潮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81|回复: 0

三全陈泽民:“中国速冻食品之父”的创业人生

[复制链接]

500

主题

642

帖子

597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74
发表于 2020-3-16 16: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间,除了口罩之外,方便面、火腿肠、速冻水饺、速冻汤圆、油条、馒头、豆包等等这些平日里并不起眼,但却与我们生活紧密的商品,成了人们购买最多的生活物资。


很多人在购买这些产品时,或许并没有注意到,它们大多来自同一个省份:河南。河南是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生产大省,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速冻水饺。另外,河南还诞生了牧原股份、双汇发展、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等多家和“吃”有关的龙头企业。可以说,河南的公司几乎承包了全国人民的饭桌。


食品行业进入门槛比较企业给人感觉并不高大上,说到底不过养猪、杀猪、包饺子,滚汤圆罢了。但这些河南食品企业,却在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带领下,将不起眼的传统生意,干成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业。


在这批企业家中,三全创始人陈泽民的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他50岁才开始下海经商,1万多块钱起家,创业后,将自己的身心全部倾注于事业之上,通过一枚小小的速冻汤圆开启了一个百亿级的中国的速冻食品市场。有评论说,在豫商群体中,陈泽民身上纯粹的企业家精神,几乎无人出其右。



1
“能人”陈泽民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3年,陈泽民出生于重庆江津一个军人家庭。3岁时他跟父亲走南闯北,辗转各地。解放后,还是小孩子的陈泽民经常和同学们到电影院、戏院里,捡烟头、废品卖钱,支援“抗美援朝”。


上初中时,因为“历史问题”,陈泽民父亲被下放到河南偃师修水库。原本还算不错的家庭,瞬间从天上掉到了地下。为了补贴家用,陈泽民学会了理发。周末,他就背着书包,到农村给农民理发。剃个头他可以赚两分钱。有空时,他还出去打小工,泥瓦工、装卸工等等苦活累活,他都干过。


“一个人在幼年、青年时代受到的磨炼,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陈泽民后来回忆说,“小时候勤工俭学和青年时的艰苦劳动,造就了我不怕吃苦的性格,并且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陈泽民从小就是一个爱动脑、爱动手的人。小时候,他喜欢当时看起来很神秘的无线电。后来在他的摸索下,从矿石收音机到真空管收音机,再到后来的半导体收音机,他都能组装和维修。高中时,他甚至利用理发推子的原理,为洛阳当地的农村做了一台收割机模型。


1962年高考时,陈泽民毫不迟疑地报考了自己最喜欢的无线电专业。但造化弄人,他却被分配到了新乡医学院。大学毕业后,陈泽民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四川工作,成为了一名医生。


文革期间各地“武斗”,陈泽民却一心埋头钻研业务,并很快成为了当地受人尊敬的外科专家。工作之余他发挥自己的特长,搞出了不少发明创造,还被评为“科技标兵”。



改革开放后,陈泽民调回到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工作。当时,第五人民医院有一台价值高达几十万的大型X光机,因为被水淹,变成了报废品,连生产工厂都说没有维修价值。但陈泽民啃起了硬骨头通过打磨、翻新、布线,他不但让这个破烂焕然一新,还把升级成为一台隔室电视遥控X光机。


陈泽民的“手艺”震惊了整个单位,很多修不好的医疗器械,纷纷送到他面前,经过他的维修,又恢复了功能。同事们的收音机、彩电有问题也都找他。有的进口彩电说明书是英文,陈泽民会为此几天几夜不睡,硬是把它修理好。有一次在北京看了一场日本展览会,陈泽民就琢磨透了洗衣机的原理,回来买了旧铁桶,做成了郑州第一台土造洗衣机。


如果不是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陈泽民或许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发明家、工程师、著名医生,但一个人的命运又离不开所处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将陈泽民的命运推向了食品行业。


2
下海创业


1989年,陈泽民已经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家庭幸福、事业蓬勃。但此时,表面风光的他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缺钱。


80年代有个著名的社会现象——脑体倒挂,就是常说的“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陈泽民的邻居卖水果,成了人人羡慕的万元户。而陈泽民虽然是30多年的资深外科医生,还是大医院的副院长,结果却每个月只能拿到手100多块钱。


眼看两个孩子长大,以后还要结婚,买房,自己的工资根本尽不了当父亲的责任。陈泽民借了一万多块钱,用丈母娘的名义,开了个冷饮部,主要卖蛋筒冰淇淋。了纪念三中全会,他给冷饮部起名“三全”。


1990年,陈泽民在上海看到了夹心冰激凌的商机。作为“科技发烧友”,这可难不倒他。回去后,他很快就研制出郑州第一个“雪花”牌绿夹心冰淇淋,一时间三全的冷饮批发生意非常红火。


不过冷饮业过了10月,就没什么生意,三全的几十个工人没什么事情可干。这时候,陈泽民打起了汤圆的主意。在四川工作时,陈泽民发现当地的汤圆是用猪油、白糖、花生、芝麻混起来的,相比北方的干面旋出来的,要好吃很多。在郑州,他也经常做一些四川的汤圆送给亲戚、朋友尝鲜。吃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但汤圆通常都是现包现做,要想做成像冷饮那样的批发生意,并不容易。这时,陈泽民想到了哈尔滨的老百姓冬天包饺子:一次包很多,吃不了就放到屋外冻起来。既然饺子能冻,汤圆应该也可以。


3个月后,从原料配方到制作工艺程序,从单个粒重到包装排列,从包装材料到包装设计,从营养、卫生到生产、搬运等等,陈泽民拿出了整体的设计,做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并先后申请了速冻汤圆生产发明专利和外形包装专利。


1990年下半年,电视剧《凌汤圆》在中央电视台热播,机敏的陈泽民立即给刚刚研制出来的速冻汤圆起名为“凌汤圆”,并在第一时间注册申请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标。


为了把这个研究出来的新产品推向市场,副院长陈泽民下班后蹬着三轮车四处推销,他还拉着燃气灶和锅碗瓢盆,到市内的副食品商店,现场煮给人家品尝。一家副食商店的负责人半信半疑地进了两箱后,第二天就让陈泽民大量供货。


三全的汤圆很快在市场上打开局面,很多地方,人们经常排队都买不到货。意识到速冻汤圆是个大生意后,1992年,50岁的陈泽民辞去副院长的职务,下海开创三全食品厂



3
中国速冻食品之父


三全的汤圆在市场上火了,但陈泽民的供应却跟不上节奏。那时三全食品厂还是作坊式生产,汤圆需要靠人工一个一个团,一天也就几百斤的产量。因为产量小,消费者都买不到,一下子,全国出现了大量仿制“三全凌汤圆”的作坊和企业。


有人主张利用专利保护,对这些企业进行追究。但陈泽民却说,“速冻食品是个技术门坎很低的行业,专利官司打不胜打,耗费精力得不偿失。中国的速冻食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仅靠一个三全是无法满足巨大的社会需求。海外的速冻食品工业比我们先进得多,你挡住了身边的同胞,也挡不住别人登陆上岸,与其让海外企业长驱直入,倒不如本土同胞齐心协力,把市场迅速做大,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有一定抵抗力的民族速冻产业。”


当时除了国内的众多同行,台湾的速冻食品品牌也开始进入大陆市场。比如卖水饺的台湾的龙凤食品进入大陆后,很快就将产品线延伸到速冻汤圆领域。而与这些企业相比,三全不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要比对手小很多。


面对小作坊和大品牌的围攻,陈泽民带领三全走向了技术创新的道路。当时,一套进口的速冻机需要1000多万元,但陈泽民根据以前的一些知识,自己买材料,自己设计制造,只花了三十万,就搞出了国内第一条速冻汤圆自动化生产线。三全的日产量也很快提升到二三十吨。


除此之外,陈泽民还改良了汤圆的生产工艺,发明了“两次速冻法”,并申请了专利。这个工艺先将汤圆的心冻成硬球,用面包成汤圆,然后再进行一次速冻。这个工艺如今看似很简单,但当年却极大保证了三全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让三全在行业众多竞争对手的纠缠中,脱颖而出。


技术创新之外,陈泽民进行了持续的品牌的打造当时三全还是一个小企业时,陈泽民就大胆地决定在央视投放广告。随着“三全凌汤圆,味美香甜甜”的广告,三全产品从郑州很快走向了全国。



在企业经营上,陈泽民追求稳健地滚雪球式发展,每年赚到的钱,他都会用于第二年的扩大再生产。虽然经营思路略显保守,但凭借广受欢迎的产品和先进的技术,三全的发展速度并不慢。1995年,三全成为国家工商局认定的“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之一。1997年,国家六部委将“三全食品”列入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民族品牌。2004年,三全销售额达到14亿,列中国私营企业纳税百强第61位。2008年2月20日,三全食品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市值50多亿。有了充裕的资金后,三全的发展速度更是日新月异。


2013年,三全收购了老对手,台湾第一大速冻巨头龙凤食品的全部股权,市场占有率直逼整体市场的1/3。也是这一年,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陈泽民登上了河南首富的宝座。


从一个小小的速冻汤圆开始,陈泽民一手开创了中国上百亿的速冻食品市场,被业界公认为“中国速冻食品之父”。


4
经营之道


如今的三全已是中国生产速冻食品规模最大、市场网络最广、市场占有率最高、技术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第一只速冻粽子都出自三全。三全还拥有行业内唯一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唯一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三全”品牌也是速冻食品行业内唯一一个既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又取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2019年,三全营收达到了59亿元,市值更是达到了近150亿。


在市场上,三全的产品已从中国百姓的餐桌走向了欧美、日韩、澳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三全食品旗下的水饺、汤圆、油条、老面馒头、玉米发糕、春卷、馄饨等26款速冻食品成为大会专供产品。


年近50才开始创业的陈泽民,何以把一个小小的汤圆,做成如今的大事业?陈泽民认为关键是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产品上,用在如何为消费者服务上,这样有了好的产品,好的市场,“你越不想挣钱反而会越挣钱”。事实上,当年三全汤圆能在市场迅速走红,除了口味之外,与陈泽民对产品的关注紧密相关。为了制作最好的汤圆,从原材料到工艺制作,陈泽民都亲力亲为,糯米粉用的是当时泰国5000元一吨的最好的糯米粉,猪肉是找正规肉类加工厂,就连汤圆里的花生他都自己去挑挑拣拣。



陈泽民这样总结三全的发展之路,“搞什么事都要专注,以小博大,什么大事都是从小做起,从基层做起,一点一点,不要贪大求洋,不要好高骛远。这样的话,稳中求快,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稳字当头,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不要冒进,要稳稳当当。


不过对于他这样的观点,有人认为三全过于求稳,反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速度。比如同样做速冻产品的思念食品,除了经营主业之外,还经营房地产,搞资本运作,用跳跃式发展快速地追赶三全,成了三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陈泽民并不害怕竞争,他说,像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麦当劳与肯德基,双雄竞争的局面,反而行业市场做得更大。但是在发展模式上,三全还是要“稳”字第一,未知行业不确定风险可能会影响到主业的发展。“我在主业上面专注了以后,所以很快成为中国的老大。


虽然一直强调专注主业,强调稳字当头,但陈泽民并不是一个保守的企业家,他曾说:“如果在能力富余的情况下,我们主业已经达到某一个点的时候,也许我会介入其他的行业。”


2016年,已经成功把三全传承给儿子的陈泽民,再次出发,在郑州创建了地美特公司,跨界新能源从事地热发电。陈泽民说:“要解决高速工业发达和雾霾的矛盾,你就要寻求一种更加清洁的、环保的、便宜的能源来取代石化能源。这就是我的梦想。”


项目开展后,73岁的陈泽民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热发电技术的研究中,在全球各地走访,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吃住在项目工地上。2016年11月25日,地美特瑞丽地热发电项目的第一口井开钻,到2017年7月5日第一台机组成功发电,从立项、选址、勘探、打井、完井、装机、调试到发电,全过程不到一年时间就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地美特速度”。此举颠覆了行业认知,连中科院院士都认为地美特的系统要领先于西藏羊八井热电站。曾经被视为技术门槛很高,投入巨大的地热发电项目,被陈泽民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陈泽民的二次创业,如今尚难言成功,但其身上折射出的不懈追求的企业家精神,立足现实的经营作风,对事业的专注,对技术创新推崇与热爱,却值得很多人学习和借鉴。


陈泽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创业的目标可以很远大,但都要从小处一点一点做起。”我想这正是他的成功之道。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145552284593624899.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国人文栏目组 版权所有

GMT+8, 2025-1-15 09:38 , Processed in 0.04827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