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戏称马云长得像外星人,说话更像外星人。
按大众思维习惯,你很难理解他的思想,根本搞不清他究竟要干什么。马云不是一个刻板的CEO,而是我行我素,从来不愿落入常人的窠臼。不过,他的“怪异”只是表象。他的言行并非没有章法,而是遵循着一定的思维方式,只是不太容易为大多数人理解和把握,而这恰恰是马云的一大优势。
马云说:“领导是一种艺术,既然是艺术就要讲究一种平衡,这个‘衡’字说明了很多问题。我是蛮喜欢‘平衡’这个词。”不走极端,讲究分寸,是他做事的显著特点。对于阿里巴巴刚入职的新人,马云要求将残酷的现实和美好的前景一起艺术性地告诉他们,而不是像有些公司只捡好的说。在做决策时,他说:“要学会什么时候倾听,什么时候决策,什么时候判断。”在做战略时,他强调抓紧后放下,必须懂得什么时候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合,什么时候散。他给予“淘宝小二”很大的决定权,但又强调管理者不能不管。他说:“全是士兵做决策,这是理想主义。”在用人方面,他将接力棒交到CFO出身的张勇、井贤栋手中,主要理由之一,就是他们集系统思维、稳健经营和大胆创新、勇于进取两大特质于一身。“张勇和井贤栋都是敢于冒险的CFO。”“敢于改变,也走出了一个CFO的局限。”这是马云对他们的评价。很多人也许知道把握平衡的道理,甚至认为它很简单。但现实中人们为什么经常做得不到位呢?原因在于,要兼顾相对的两极甚至多极,把握一个“度”,也就是什么情况下需要保持在中间位置,什么情况下偏向于某一端,偏向到何种程度有难度。做事的“度”因时因地因事而变,这是一种不确定性。马云也承认把握“度”是有难度的。比如,在管人和管事的关系上,他曾说:“什么时候管人,什么时候管事,今天问我,还真难说。”“高手和低手之间的区别在于度的把握。”■ 做事的“度”,绝不仅仅是往左一点还是往右一点的量变。其复杂性还在于,超过了某个范围的量变就会引起质变。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南方的橘树移栽到北方,就会变成小灌木,橘子也会变成不能吃的“枳”。地理位置的变化,造成事物性质的改变。马云强调,人要自信,但不能自负。自负就是自信过了头。对于战略与盈利的关系,他指出,你天天讲战略意义,但企业都亏损了,那就不叫战略;但你只顾赚钱,没有战略思想,也没有意义,因为走不远,即使一时赚了很多钱,最终还得亏掉。这些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在阿里巴巴早期,马云就提出过一种“YES理论”。有人问他:公司先赚钱再培训还是先培训再赚钱?他说:Yes,既要赚钱也要培训;问他要听话的员工还是要能干的员工?他说:Yes,既要听话也要能干;问他制度重要还是人重要?他说:Yes,两者都重要,必须同步进行。由此可见,马云习惯于将大家认为不兼容的双方统一起来。即使看似矛盾的双方,在马云眼中也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他曾指出,西方讲究个人主义,中国又拼命讲究集体主义,但只有集体和个人的结合才有成功的可能。他几乎无处不谈理想主义,但一直声言“为过程鼓掌,为结果付报酬”,只认功劳不认苦劳,这又是超级实用主义。■ 他一直说,阿里巴巴竞争的目的,不是消灭对手,而是促进自身进步和生态繁荣。因为他认为,当对手都被消灭之后,自己也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于是,“竟合”作为重要理念被植入阿里文化之中。在马云身上,你能同时看到既讲原则又讲义气、天马行空又脚踏实地、王者霸气又平易近人、激情澎湃又冷静镇定、诙谐幽默又严肃认真、信念坚定又拥抱变化……他简直就是复杂的矛盾集合体,堪称“千面马云”。不同的人看到了他不同的侧面,但可能都是“瞎子摸象”。这是他颇具争议的重要根源。在辩证思维中,对立的两极,并非永远对立,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阿里巴巴早期,一些人嘲笑他们玩“虚”的。马云却说:“我们要的就是虚实结合,虚的价值观,实做;业绩实的,虚做。”这是“虚”“实”之间的转化。他还指出:“人的强项就是弱项。”例如,习惯深思熟虑的人,有时可能会优柔寡断;敢作敢为的人,有时难免轻率鲁莽。马云从小十分迷恋太极拳,一直坚持练习。他不但走到哪里就把太极拳打到哪里,还联合李连杰向全社会推广太极思想、太极文化,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哲学思想”。他从太极中悟出了深奥的道理。马云说:“从道家里面我学到了阴阳、虚实,这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是极其关键的。”他认为太极图给领导者一种深刻的启迪,“阴阳中间有一种转动,高气压到低气压,低气压到高气压,阴过了就是阳,阳过了就是阴。”从太极阴阳之道,他看到了优势和劣势的相互转化,于是在阿里巴巴历史上,便有了“蚂蚁”胜“大象”的经典之作。阿里太极禅苑太极班的报名贴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说,阿里就是太极哲学思想在网络时代‘野蛮生长’的副产品。”马云曾说他的愿望是有朝一日人们这样评价他:马云是一位太极大师,也曾创办过企业。在马云心目中,太极思想具有无以复加的地位。我们不难理解,他为何擅长辩证思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马云谈到阿里巴巴能够从2000年开始的那场互联网浩劫中死里逃生的三大原因——没有钱、不懂技术、不做计划,当时全场愕然,因为这太不可思议。不过,感到不可思议是因为不了解马云。殊不知,他从小就习惯另眼看世界,曾宣称:“我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看问题的深度和别人不一样。”他从来不按常理出牌,善出奇招。因此,他常常被称为网络江湖的独行侠。但他声明:“与众不同不是我做出来的,而是我的本能。”早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时,马云就不按常规教学法上课。他不像其他老师那样让大家抱着课本记单词或者分析语法。在课堂上,他把课本扔到一边,放开来讲,充满激情,妙语连珠,生动易懂,让人记忆深刻,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时,马云教授的英语班成绩最好。他1994年被评为杭电优秀骨干教师,1995年被评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2003年创立淘宝时,易贝易趣已经占有了中国95%的C2C市场份额。一般人认为根本没有机会打败他们,但马云换个角度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当时中国互联网用户总共才8000万人,上易趣的用户才500万人。马云一想,500万人都给你,我去开发那剩下的7500万人,况且还有十多亿没有上网的人。可见,所谓易趣95%的市场份额是个似是而非的说法。此时,马云是“众人皆醉我独醒”。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引发第二次互联网寒冬,使得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收缩战线、捂紧钱袋子。阿里巴巴却逆势而上,密集推出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举措,收到了极好的效果。2008年10月14日阿里巴巴宣布“狂风行动”,紧接着就推出了以下两项重大举措:2008年10月21日,宣布投入3000万美元启动空前规模的全球推广,在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量增加广告投放,吸引更多全球买家关注中国企业,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商机。此时打广告,投入产出比非常高。但很多企业恰恰忽视了这一点。2008年11月3日,宣布正式推出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新一代出口产品——出口通。它包括阿里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新增的四大功能,同时还包括专业电子商务网站、视频展播、优先排名、产品展示等内容,是阿里巴巴首个落地的重大“援冬”产品,也最符合处于金融危机中的中小企业的迫切需要。■ 马云做事从不跟风。他说:“不要人家认为是对的你就去做,所有人都认为对的时候你要稍微考虑一下。所有人认为错的时候你也要稍微考虑一下,因为那未必是错的。”他制定战略时总是走小路进窄门,这是典型的逆向思维。马云在淘宝形成“倒立文化”,目的之一就是在公司推广逆向思维,他说:“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很不一样。”很多站着行不通的事情,倒立时就会想通了。在世界上,可能很少有像马云那样如此惯于“倒立看世界”的人,他甚至声称“倒立者赢天下”。有一次,马云在香港发表演讲。结束后,凤凰卫视著名记者吴小莉对他说:“你演讲时我一直在猜你后面会怎么说,可每一次我都猜错。你的思维永远在我的预料之外!”这反映了马云思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变化很快,常常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而是跳跃式前进。因此,一般人很难猜得到、跟得上马云的想法。他自己也承认:“我的想法比一般人跳跃。”“我讲的时候可能会东窜来西窜去,我自己的条理不是很清晰,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跳跃式思维。”他被大家公认为“天马行空”,这也是思维跳跃的一种反映。马云认为非逻辑的跳跃性思维有利于创新。他的理由是:“因为未来往往没有逻辑可以推测,未来有逻辑可以推测,那你一定是不会成功的。未来谁也不能用罗盘测,算命的基本不靠谱。”同时,马云还认为,正是这种思维帮助他实现了外行领导内行。一个地地道道的技术外行,更容易摆脱条条框框束缚,思想更活跃,思路更开阔,更注重技术成果的体验效果,而不像专家那样关注技术开发过程。因此他说:“从某些方面来说,外行领导内行是有先天优势的。”阿里巴巴就是马云将劣势转变为优势的杰作。人的思维分成两大类: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有人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如理工科学霸,工程师,自然科学家等,但其中一些人可能缺乏变通能力,凡事过于较真,被称为“一根筋”。有的人具有极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如作家、诗人、艺术家,但其中很多人做事章法凌乱,甚至在生活中缺乏自理能力。大脑左半球(主管逻辑思维)或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某一边过于发达的人,可能都不适合当领导。马云是学文科的,逻辑思维不强,但也不差。很多人知道他前两次高考时数学都考得很差,分别只有1分和19分,以为他的逻辑思维极差,其实这是误解。那两次数学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二的时候,马云的一个同学被欺负了,他就“伸张正义”去跟人打了一架,学校政教处知道后进行通报批评。于是他只好转学,直接进了高考复习班,没有机会完整地学习高二数学,所以高考时面对数学题一筹莫展。第三次高考时,他全凭自学,数学考到了89分,也算过得去。马云具有超常的想象力,善于讲故事和描绘未来图景,还自认为有一些艺术气质。他的形象思维能力似乎比逻辑思维能力更胜一筹。■ 现实中,比马云更能想象者和更擅长逻辑推理者大有人在。但马云的跳跃性思维,既不遵从严密的逻辑,也不是不着边际胡思乱想。他既大胆想象又小心求证,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发挥得恰到好处,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这种思维优势,常见于杰出的开创型领导者。来源:企业管理杂志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