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海滨邹鲁是海阳”公众号
作者 | 陈益群
乌榄是潮汕地区常见的杂咸,也是白粥的绝配之一。
汕头潮菜大师林自然的餐厅有个招牌菜“老菜脯肉饼”,用陈年萝卜干和猪肉剁碎调粉蒸熟,奇香但略带酸味。林自然后来尝试过冬菜肉饼、咸蛋黄肉饼,皆不如意。我自己在家突发奇想,尝试用榄角代替陈年萝卜,果然甘香不输“老菜脯肉饼”,于是我给自己的创新菜起名“好吃榄做”。
乌榄树属于橄榄科植物,它有另一个名称,叫做“木威子”。《本草拾遗》说木威子“味酸,平,无毒。去心中恶水,水气。生岭南山谷,树叶似楝子,如橄榄而坚,实亦似枣也。”
早在公元十二世纪,南宋周去非在《岭南代答》中有如下的记载:“乌榄如橄榄,青黑色,肉烂而甘,亦可作蔬茹,核差长,其中仁味松美,荐酒泛茶皆珍,相馈遗者独以核致远,微暴干,椎取仁。”《岭南杂记》则说它“乃橄榄之大者,蒂有臭味,大逊橄榄。”其实,说它“大逊橄榄”是怎么吃的问题。所以,同样是出自《岭南杂记》,还有“色如玫瑰,味颇隽”这样颇为相互矛盾的说法。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述:“乌榄出广东,今果肆有售者……下番禺诸乡皆种之。”可见明代广东栽种已相当普遍。宋·黄庭坚《游龙水城南帖》:“木威,《本草经》无有,宜州诸城多有之,广东号为乌榄。”南宋诗人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也载有:“乌榄如橄榄,青黑色,肉烂而甘。”并有作诗:“乌榄鸡槟尝老酒,酥花芋叶试新灯”。
乌榄现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省。广东大部分地区都有乌榄出产,尤以博罗一带产量最多,是当地很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不过就乌榄的制作方式而言,潮汕与南粤的其它地方虽是大同却有小异。
作为岭南特色杂咸之一,腌制好的乌榄,广府人一般称“榄豉”,也叫“榄角”。它是将乌榄放入水中煮,水开后还要煮上十多分钟,待水凉后倒去涩水,用一根网绳,在已经煮过的榄果中间绕一圈,用手轻轻一拉,将榄的皮肉切成两半,除去榄核,在榄角上再撒些盐,腌几天后即可食用。
潮汕腌榄更考究一些,乌榄倒进水中煮时并不待它煮开,一般煮到水温烫手,也就是差不多摄氏80度左右,就会把锅从炉上移开,以控制水温大方式来控制乌榄的松软度。想乌榄硬些有嚼劲则水温高些,如果要软些则水温不要太高锅便得移开。潮汕的腌榄讲究整个成型,更讲究榄肉的原香,所以不会等到水开了才移锅熄火,以免榄肉僵硬且失去了原来的香味。待锅里的水凉了,滤去酸涩水后,才将榄再倒进盐水里“腌泡”。
两相比较,潮汕乌榄更胜一筹。一则不会太咸;二则有嚼头;三则榄香更浓,特别是一股松香味饭后依然弥留在口腔里。
过去潮汕人家都自制乌榄,可储存较长时间,与咸菜、菜脯同为早餐最常见杂咸。如今乌榄树少了,反而变得不那么常见了。
一回朋友聚会,最后是压轴的白粥,上的几样小菜中就有乌榄。主持人竟然宣布:“乌榄无多,专为女士准备,男同志只能远观不得动手。”馋虫被勾出来的一位彪形大汉竟然站起来说:“此时此刻,你们就把我当小女子看待好了。”惹得大家喷饭!
乌榄有几个品种,车酸榄、油榄、土榄。车酸榄较长,油榄比车酸榄略短,土榄鼓圆,核大肉少。其中以车酸榄最佳。它的核修长漂亮,最受孩子们喜欢。以前榄核是孩子的玩物,有不少游戏可开展,赢了便能一饱口福,一把锤子一把榄核,一片片玛瑙似的核仁,那是童年怎样的满足和幸福。
榄仁是个好东西,潮汕人用来做高级的菜肴,比如“榄仁炒鸟肉”,广府人则用它做月饼的馅料,于是有了毁誉度极高的“五仁月饼”。
榄核虽小却用途挺多,由于质地结实,可用作核雕,是传统的出口工艺美术品;而用榄核制作榄核炭更是碳中极品,火猛耐烧,少烬无杂味。因此榄核炭是旧时名门望族的专用,泡工夫茶的首选。
只是,再旺的火也会烧尽,再好的碳也会熄灭。如今,不少东西都成了记忆。
https://appc.cctvdgrw.com/data/a ... e9908b72364005.jpeg);background-position: 51.0827% -9.4556%;background-repeat: repeat;background-size: 107.915%;background-attachment: scroll;padding: 10px;box-sizing: border-box;">乌榄(Canarium pimela Leenh.)橄榄的一种。为橄榄科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45厘米。小枝干时紫褐色,髓部周围及中央有柱状维管束。无托叶。小叶无毛;花序无毛;花几无毛。花瓣在雌花中长约8毫米。果序有果1-4个;果具长柄,果萼果成熟时紫黑色;外果皮较薄,干时有细皱纹。果核横切面近圆形,平滑或在中间有1不明显的肋凸。种子1-2个。花期4-5月,果期5-11月。
注:本文原标题《好吃“榄”做》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