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疫情耽误了数月后,“地摊经济”意外成为经济复苏第一线。本月初,总理在考察山东烟台时,特别点赞了地摊经济,称其为“人间的烟火”“中国的生机”,并承诺政府会给地摊经济发展以支持。
一夜之间,“地摊经济”成为最新热词,与此同时,这个信号也将多个地摊概念股推向高潮。除了热钱涌向股市外,商家也在其中看到商机——摊位增加后,对于流动货车需求也随之上涨。6月2日,五菱专用车在其微信公众号宣布,推出“翼开启”售货车,并冠以标签——地摊经济的正规主力军,高调地“蹭”了一回热点!
更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媒体火速统计了“地摊走出的大佬”名单,从柳传志、任正非、马云到罗永浩、薇娅......得出了“自古英雄出地摊”的结论。
无论是当年15岁的蔡文胜、18岁的罗永浩,还是40岁的柳传志、43岁的任正非,似乎都抵挡不住地摊的“诱惑”。或是迫于生计,或是看到了地摊背后的“暴利”,或是为了更高的事业,无论如何,地摊都成了这些大佬的起步,无碍于年龄和目的。
那么作为百载商埠的汕头,又有什么关于地摊经济的故事可言说呢?当然有——
潮汕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潮汕地区自古就有浓厚的营商氛围,说起市集文化也是“有段古”。
市集,又称“墟市”。俗话说,北有赶集,南有趁墟,也即是现代人所谓的逛街之地。正如知名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所说,赶集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根据明嘉靖年间出版的《潮州府志》记载,当其时潮汕地区的市集己有云步、塘湖、彩塘、冠陇、辟望、梅溪等,由此可见,潮汕市集始于明代之前。
清末汕头街边小贩
到了民国时期,汕头南生公司大楼的建成,小公园景观的配套建设,使小公园成为汕头繁华之地。当时,汕头小公园很美、很热闹。以南生公司为“老大”,店带铺,小店带大铺,各行各业都集中到那里去。酒店、茶楼、绸缎庄,四周皆是。
以小公园亭为中心,呈扇状放射出五条道路:安平路、升平路西段、国平路北段、升平路东段、国平路南段,国平路北段尤为热闹,有酒楼、日杂百货、影剧院,一直延伸到至平路;升平路东段是很短的一段,以饼食、杂货为主;安平路至居平路,有百货大楼、绸缎庄、布店、百货,灯光最为亮丽。至于升平路西段和国平路南段,商店不很集中,夜间灯光不是很亮。这些路段,游人光顾最多。
当时,在小公园,白天人来人往,川流不绝;夜晚,酒楼、商店灯火通明,夜曲不绝于耳。中山纪念亭旁,纳凉的人群云集,拉弦唱曲者,以及算命先生,沿途叫卖大众小吃,杂处其中。
当年汕头小公园一带繁华的“地摊经济”
资料来源:AI财经社、腾讯财经、潮汕新闻网等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