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08|回复: 0

如果侨批会说话,TA就是潮人好家风的“品牌大使”!

[复制链接]

1229

主题

1349

帖子

592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21
发表于 2020-8-13 11: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家风,就是一家的传统作风、风尚。风,取自《诗大序》中“上以风化下,下以风讽上”之义,即人们借以自律正己、教化他人的良好品德风尚。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家风是家庭成员成长的基石,有好的家风,才会养育出好儿女,才会有美丽幸福的家庭生活。
 
侨批,又称“番批”,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一封封侨批,就是一封封家信,就是一封封深情厚重的家书。潮汕侨批记录了潮人先辈漂洋过海,身处异域而艰苦创业的苦难历程,是潮人优秀传统家风的历史见证。如果侨批会说话,TA就是潮人好家风的“品牌大使”!

忠公爱国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潮人的优秀传统家风。离乡别井到海外谋生的潮人,在寄回家里的批信中,时刻关注着祖国、民族的命运,特别是在那国家危难的时期。

1939年6月22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汕头,海外潮人心急如焚。7月1日,新加坡侨胞洪家成在寄给潮安江东父母的批信中就写道:

迩来潮汕战事发,未卜俺乡情况若何否?祈列明示晓。


11月29日,泰国侨胞陈维耀之妻在寄给澄海银砂乡家人的批信也写道:

闻得潮汕战事日甚紧张,未卜俺附近岂受猖獗,至家人岂受惊否?因交通不便,消息少通,以至儿媳在外实深深怀念,日慕佳音以慰我怀耳。

面对日寇的疯狂入侵,海外潮人在批信中,表达了众志成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强决心。有一件侨批这样写道:

内助爱鉴:启者自接回函,开眼观看,僚然明达。在此国家千钧一发,最贵要的自然是经济问题。战争军备,不外于此矣。人力心力,在于人民决持。然而我们既是国家的一份子,也须当努力,使解燃眉(之急)而得到胜利。铁蹄之下,中国更一跃而上天矣。


数以万计的潮汕侨批,凝聚着海外潮人关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之情,充分见证了海外潮人忠公爱国的优秀传统家风。

崇尚知识
海外潮人大多是因生活困难而被迫“过番”的,谋生的艰辛,使他们倍感不识字的艰苦,因此把读书求进步寄托在于下一代,对子女的学业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告诫子女勤奋耕读,崇尚知识,知书达礼。在数以万计的侨批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侨居海外的父母关心国内子女读书,学技能的批信。
海外侨胞有的会请知书识字的老先生代为撰写侨批的批信
1934年2月18日,马来西亚华侨冯云根在寄给妻子的批信中写道:

远元男须勤功读书,切不可学恶习赌博一切,至嘱至嘱。


叠连两个“至嘱”,可见他盼子成龙心切。他虽然“现外面时势无甚喜色,店中生意比旧年还略差”,“手中十分拮据”,但仍寄来银圆10元供家用和子女读书。

香港的林七写给母亲的批信中说:

俺家最大的毛病就是文化水准太低,如能够多培养一些后辈,让他们多些求学的机会,多些见见世面,心胸自然开朗。


在外奋斗多年,林七看出家中缺乏文化素养的这一最大缺陷,立志培养下一代。

勤劳简朴
海外潮人秉承着“铜钱出苦坑”的艰苦奋斗精神,白手起家,奋力拼搏。他们知道赚钱的艰辛,每每写信,总是告诫家人要热爱劳动,艰苦创业,切忌懒惰。

一封1936年由父亲写给饶平仙洲乡儿子陈道闻的批信中
一再嘱咐儿子

在家刻苦耕作,自己的盐埕园须要自己种为要。如亦冬头作不出,(可)雇工做。


这位严父对大儿子赋予家庭重担,既要耕田种地、割草晒盐,又要照顾弟弟读书,还要负起家中和睦相处的重大责任。

1963年,一位老华侨写给家乡儿子的侨批中,为未能谋面的孙子取名“节坚”后,其含义就是希望这个孙子既节约勤俭,又坚忍不拔。他在批信中对儿子说:

差幸我这年将半百之老牛,尚能负荷重担,不以为苦,所谓阿Q精神,聊自安慰也。所言多寄银项,俾便购买谷物,本该赞同,奈因近来为了前途,故再发展他业。手中十分拮据,无款可寄,希日久有良好成就,再打算。


当年下南洋的华人劳工
当年我国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侨眷嗷嗷待哺,故频频去信催讨,然而,华侨为了发展在海外的事业,除了自己省吃俭用以外,家属也只好跟着受点苦,道理是明摆着的。如果为了一时“放开肚皮吃饭”,那一点原始积累将化为乌有,无法进行再投资,无法发展,何来“希日久有良好成就”?

勤俭起家,不勤俭不能起家,这是潮人发家致富公开的秘密。这封批信,充分体现了这一代华侨刻苦耐劳、勤俭持家的潮人优秀传统家风。

诚实守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人人品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侨批的历史上,无论是“水客”还是“批脚”,他们都恪守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准则。
汕头侨批文物馆内对“批来了”的场景复原
澄海区隆都镇的许坤彬,曾是知名的“批脚”,他的职务是当侨汇安全抵达批局后,马上进行分拣,然后分区域送批。当时,许坤彬一个人负责隆都镇的后沟、前溪和潮安的堤头、山尾、寨内、溪口、岗湖等十几个乡村。由于地域比较大,每天太阳刚刚露出鱼肚白,许坤彬便要背着一把雨伞、提着一个花篮,盛着侨批,开始走村串寨投批,风雨无阻。从1940年开始到批局停业为止,他走过的人家已记不清有多少,送过的侨批更难以计算。

像许坤彬这样的“批脚”对他所负责派送地域内的侨属,了如指掌,谁家有亲属侨居海外,姓甚名谁,他都心知肚明,故有些批封仅写寄批人姓名,收批人姓名;收批人则写“双亲大人”或“父亲大人”等,均可准确送达,从未发生过批脚吞没批款的事情。他们没有节假日,时刻整装待发,风里来雨里去,把批银送到侨眷家中,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得千家万户的赞誉。


文/陈友义

d6253cf9j00qezgp5002jc000u000glm.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国人文栏目组 版权所有

GMT+8, 2025-1-16 15:54 , Processed in 0.0645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