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94|回复: 0

谁说商人只重利?带你看看历史上这些赈灾济困热心公益的潮商!

[复制链接]

500

主题

642

帖子

597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78
发表于 2020-5-20 11: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潮汕地区曾有过那么一段时期,由于接连的自然灾害、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以及官方强力镇压的交叠,而导致民生凋敝。彼时,赈灾济困,解饥活人,是潮汕近代商人同心以赴的善举。



每遇灾荒,即有不法奸商趁机抬高粮价,在其发横财的同时,也有大量民众因为买不起粮食而走上末路。在当时,有位挺身而出,救危扶危的榕城巨富,陈泰兴创始人陈秋启发挥了表率的作用。


道光十三年(1833),由于咸潮害秋,粮食失收,民掘草根剥树皮以食,道上饿毙者比比。陈秋启主动平粜稻米二万石,而且每一起交易都手自称量,不轻假于人,以防坑人的事情发生。同时,他还自请在学宫前设厂施粥五日。后人在追记此事时,说到市民“菜色立变”,是有些夸张,但此举活民大量却也是事实。

榕城陈泰兴的陈秋启故居

还有一位在城青年商人黄仲惠,随父下乡催收欠债,他父亲让他先问某甲,后再问某乙。时朔风凛冽,他看到某乙身着粗布单衣起迎,冻得唇黑耳红,深受震撼。在心里说:怎么贫穷到这个地步。于是非但没有说明讨债的来意,而且把身上仅有的七百铜钱,全部送他,而后匆匆离去。


有在城人卓伯元者,中年经营糖业,由赤盆而成小康。自此,族中孤寡四五家,他都月给米石余以接济。一寡妇因穷欲卖子,卓伯元闻知马上表示愿意助养,及孤儿长大,他又延师训蒙,与子孙一体督课。


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限于篇幅,只列数端。


商人有钱,在那官府财政十分薄弱,捉襟见肘的时代,很多公益事业如建校舍、修桥路,乃至上缴朝廷的额外征费,都要依赖商人且有良德者的资助,方能逐步解决或交差。不少潮汕商人在这方面作出了贡献。


上面提到的陈秋启,曾于道光十七年(1837),咸丰十年(1860)先后捐修潮州湘子桥和渔湖桥,道光初年倡建学宫文昌祠和奎光阁,而且表现出了“不遗余力”,而深受官民的称赞。

潮州湘子桥

揭阳学宫文昌祠

拔贡生、梧州知府周易的父亲,也以经商起家的周雪溪,“地方善举,知无不为”。除参与多次的赈荒外,还受邀参加潮州总兵方耀惩办积案(俗叫“办清乡”)的善后工作,“兴利除弊,百废俱修”,使清乡造成的疮痍,得到及时的修复。


这里还必须特别提及郭之奇的八世孙,“以家贫舍儒而贾”的郭升裕。他在致富之后,非但创置了今之城东甲东里大宅与组祠,“邑之文庙、书院、会馆、街亭、津梁之建葺,与夫善堂、义塚、育婴、恤寡、济贫、施丐之周急,凡力所能为者行之,数十年不倦”。榕城北门关帝庙这一处现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他光绪初年出资修缮的功劳。

榕城北门关帝庙

黄乾正也是一位急公好义的“另类”。他看到前人所设的育婴堂有名无实,力劝整顿,议立良规,慎雇乳媪,全力捐资以助完善。作为一个企业家,为了那些可怜的弃婴,他居然做到每日早起,即往五门城隅周行察视,遇有呱呱被弃者,就马上抱起。如果姓还可知的,就及时记录在册。这样做,是为了等其长成,为其择良以配时不致混适同姓及坠为娼尼。他这样坚持了几十年。有人笑他迂拙,他则“历引溺女之果报以晓之”,使人皆叹服。


在这些行善的潮商中,并非每个商人都腰缠万贯,有的甚至还是依靠自己的节衣缩食而来践行义举的。


孙朝财是个典型。他是在城人,几十年做着小生意以养家糊口。但是他饱受过贫困之苦,于是“业贾”之后,本人坚持俭朴生活,却“不忘施济”。他常置一个“扑满”,每天都把收入中用于家庭日常开支和购货部分拿出后,其余放入其中。到了大年除夕,就把这些钱以每户百钱,“叩贫家门”分发,“行之数十年不倦”。因其救助而能过年者,积之达于累百上千之数。同治四年(1865)岁饥,绅士设厂施粥时,正值大暑,贫民络绎奔趋。忽然间下起倾盆大雨,朝财在店铺里发现这个情况,急购蓑笠八百件分赠,大的分给妇人而背着儿女的。考虑到暑雨伤人,他还令家人烹煮解暑茶数缸置于粥厂之外,以供渴饮。一城为之感动。


归侨乔林林焜耀,过番数年,赚了点小钱,即返回家乡,买了个“州同”的职衔,但没陶醉于这捐官的好玩。只把捐官当做一个支援国家建设的实际行动。所以家居之日,举凡“施棺、掩骼及熬膏药以施病者”无不实行。熬膏药以施病者,既是林焜耀的特技,也是在经济不太宽裕了的情况下,他所想到的以小钱办大事的事业。一样地可以体现出他的慈爱仁心。

潮州总兵卓兴

棉湖的杨锦鹏,“尝学陶朱术,往来吴越闽中,假懋迁为壮游”,赚不到什么大钱,但在做生意过程中得人授以异方,知可应急。时乡人卓兴以都司之职,在茂名与农军作战,士兵多病于疫,人心惶惶。消息传到揭阳,锦鹏二话不说,放下手头的生意赶制方药,而后日夜兼程,送至茂名军前,经得病士兵服用之后,痊愈者无数。卓兴后来升至潮州总兵,为国家的安定,建立了汗马功劳,这其中有着杨锦鹏的一份功劳。


同是棉湖的林舜贤,他有个孙子林钟华做着韶州府学教授的教官,但他家里一点微薄的积蓄,却靠平时经商的收入。存钱虽然不多,但“性好善”之故,“乡族有义举必赞成之”。最值得点赞的是嘉庆间,他尝邀六姓殷户捐资置产,为士子乡会试资斧之助,这个仿似今日基金的建立,舜贤无法个人承担,但他把富人们的力量集中起来,因此也就成就了大事。


https://appc.cctvdgrw.com/data/a ... dfc399c93.png" border="0" alt="" style="max-width:400px" />);box-sizing: border-box;">

商人群体的贤德,不像职官的施政,儒士的论学,而是以捐资为主要方式去践行。他们的贤德因之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虽然不像思想文化、锦绣文章那样可以传之四海,影响后世,但却在当时发挥了权力和文字不可代替的作用,也为社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来源:揭阳日报      文/彭妙艳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9cb73ffa85da0c26937f4b08fe9c3ad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国人文栏目组 版权所有

GMT+8, 2025-1-16 08:09 , Processed in 0.0535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