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500
642
5979
管理员
如今,对有历史意义的老建筑进行活化保育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如近年来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的修复便足可体现。但在上世纪末,那些曾经风光一时,堪称地标因却阻挡了城市发展进程的建筑,只能被粗暴推倒,湮灭在历史的沙尘中,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
位于外马路的原汕头市政府大楼,西洋式建筑风格,于1931年元旦日举行落成典礼,上世纪90年代在一片争议声中被列为危房拆除。
业已消失的汕头“红砖楼”也遭遇了同一命运。“红砖楼”这个名字,对于年轻一代的汕头人来说是个陌生的词,但对于出生在70年代和此前的汕头人而言,或多或少应该都有一些印象。这栋历史建筑彼时刚好位于整个汕头老城区的门户位置,不仅建筑特点鲜明(全部由红砖砌成),更是汕头历史的见证。
红砖楼在汕头市中山路与镇平路、民族路交叉处。为二层混凝土结构,因整幢楼房内外砌“清水”红砖,故名“红砖楼”。原为清光绪八年(1882)广东陆路提督方耀率地方绅士、商人创办同济善堂时所建的同济医院,省港大罢工时,曾作为汕头罢工委员会。日本侵占汕头时被作日本军部,1945年后为汕头市警察总局,解放初是解放军驻地,后作人民防空办公室,“文革”期间作为民兵指挥部,以后作为招待所,1987年拆除,改建金凤坛。
——《汕头市地名志》
红砖楼由于其特殊性,昔年既是汕头老市区一座知名建筑,又是一个地标,还成为一个俗成的地名。从建成到拆除,这座有着80余年历史的老建筑,曾经数次易主,它见证了汕头的变迁与发展,也承载了汕头的荣辱。
方耀倡办同济医院
追溯红砖楼的历史,还得从清代官吏方耀说起。清同治七年(1869),方耀调任潮州镇总兵。光绪三年(1877)调任广东陆路提督后,在各地广设善堂,救济收养孤儿。光绪八年(1882),方耀又联合六邑会馆总商会的陈光兴、萧捷茂、萧同吉、薛同泰等大商家组成善产管理机构,取名“同济善产”。同时将乌桥片土地,华坞、东墩、金砂义冢、达濠水塭及市区内一些房地拨给同济善堂作善产,出租的收入用作慈善经费。此后,“同济善产” 又出资于1903年兴建同济医院,1906年兴建同济中学,1921年改建乌桥(改名同济内桥)等建筑,造福桑梓。
1903年,同济医院重新改建,新楼就是这座“红砖楼”。红砖楼建筑面积1809.55平方米,院后地基919.22平方米,二层混凝土结构,整幢楼房内外砌“清水”红砖,正面顶处留有“同济医院”四个大字。1979年,笔者曾进入红砖楼内部察看,证实了曾在里面当差的老厝边杜伯的介绍:当年建红砖楼用的都是厚实的红砖,砌墙用的灰浆是以糯米和红糖搅拌而成,十分坚固,墙上有多处枪眼,整座建筑观之犹如城堡。
同济医院建成后,方耀积极扶持,高薪聘请医务人员坐诊,长期免费为贫苦人治病。战乱时期,同济医院曾数度休业,1939年汕头市沦陷时停办。1944年2月,国民党地方政府将同济医院的财物移交给了丰顺县卫生院。
省港大罢工的重要见证
正是这座红砖楼,在1926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汕头罢工委员会所在地。1925年6月19日,省港大罢工爆发。《中共潮汕地方史》的记载还原了当年的斗争场面:6月24日,汕头海员率先实行罢工。7月初,涉外的竞进工会、集农工会(清粪工)、石雪厂、亚细亚洋油公司、汕头运输工会等相继举行罢工。7月23日,成立了“汕头各界工会对外罢工委员会”,会址设在红砖楼。“罢委会”在辛乐民领导下,下设交际、调查、宣传等10个部、局和纠察委员会、剧社等。先后出版《死战》、《三日刊》、《革命周刊》等刊物。成立了一百多人的工人纠察队,以共产党员陈振韬为总队长,执行封锁港口的任务。
9月初,陈炯明委任刘志陆为总司令,打着“讨赤” 旗号向东江进攻。16日,汕头罢工委员会和工人纠察队被强令解散并强迫罢工工人复工。11月初,汕头罢工委员会“重整旗鼓”坚持继续罢工。8日,二次东征来汕的周恩来以总政治部名义支持汕头罢工委员会封锁港口的7条措施,将被查封的红砖楼拨给市罢工委员会办公及作为工纠宿舍,并拨枪数十支,武装罢工纠察队,严密封锁港口。12月30日,汕头各界对外罢工委员会改称“中华全国总工会汕头罢工委员会”,同时产生新的领导机构,林昌炽(即林君蔚,中华全国总工会驻汕代表)、陈价人、陈国之等人为常委,恢复《罢工委员会》特刊。据有关资料披露,省港罢工期间,英国来往汕头港的货轮共减少2445艘次、473万吨位,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
1926年3月,中共潮梅特委改为汕头地委后,多次在红砖楼举办党员训练班和开办工农人员养成所。
曾是日军军部和国民党警察局
1937年1月至1949年9月期间,红砖楼是“汕头市警察局”的局址。1921年3月,汕头埠与澄海县分治,成立汕头市政厅,警察厅改称公安局。1937年1月,易名“汕头市警察局”。
1939年6月21日,汕头沦陷,警察局撤退至韶关。日本军队侵占汕头后,红砖楼成了日军的军部,后又改为日本宪兵队队部,日伪政权成立的警察局也设于楼中。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汕头市政府重设警察局,局址仍在红砖楼。楼下还设有拘留所。不久前,86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卢叔给笔者讲述了他与红砖楼的一件往事:1948年末,加入马来西亚共产党的卢叔等52人被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出境,乘坐海轮离开马来西亚。同年12月6日,这52人抵达汕头港口后,即遭到国民党警察的逮捕,戴上手铐,被拘禁在红砖楼内的拘留所,遭受非人待遇。直到1949年7月30日,他们才被释放,此事在当时的香港《大公报》有过专版报道。出狱后的隔天,他们就被接送到揭西参加游击队。汕头解放后,他们受命回汕工作,还专门去红砖楼“故地重游”,感受新老社会两重天。
1949年汕头解放前夕,设在红砖楼的汕头市警察局480多名干警发动起义,促成国民党汕头市长、警察局代理局长、分局长等人接受起义,并发表起义宣言,使军事接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解放后先后进驻不同机构
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随后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汕头市军事委员会公安接管部”。“公安接管部”设在红砖楼,并在里面设立看守组(后归属市看守所)。公安接管部分别接管国民党政府各市县政权警察机构,部长是后来担任国家司法部部长的邹瑜。至1950年3月15日,汕头市人民政府成立,公安接管部改称公安局之后,才搬离红砖楼。空出来的红砖楼成驻汕部队的营地。
1955年2月,汕头市人民防空委员会成立,委员会常设机构为“人民防空指挥部”,办公地点设在红砖楼。“文革”期间,红砖楼先后挂出过“汕头市工人纠察队指挥部”、“汕头市民兵指挥部”牌匾,以后又改为部队招待所,一度还被移用为汽车客运站。1987年2月,因扩建马路,一座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物瞬间在市民的视野中消失,后建成金凤坛。
红砖楼与金凤坛,堪称是“前世今生”的关系。近年来汕头老市区的保育活化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而红砖楼旧址正位于整个小公园开埠区的主要入口位置,根据媒体报道,《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规划》报批稿中提出了“复建红砖楼”的计划,引起一时热议。
按照规划方案,红砖楼若能够原貌复建,将作为博物馆存在。图片来源:时事汕头
无论最终复建与否,都足见这栋建筑在市民心中的地位。汕头开埠只有短短的一百五十多年历史,本来可供保存的老建筑就不多。时至今日,人们在闲聊市区老建筑时,仍然念念不忘昔日的红砖楼。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国人文栏目组 版权所有
GMT+8, 2025-1-16 10:51 , Processed in 0.05379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