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光伯在搜集潮汕的历史资料时,发现随着国际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潮汕的老照片越来越多的被发现了,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的照片资料却如凤毛麟角,很难搜集得到。
在一次偶然机会中,阿伯得知1974年香港潮属工商界组团回潮汕观光,拍摄了不少珍贵的照片并集结成册。经过一年多的寻找,终于找到了这本由香港汕头商会出版的《潮汕纪行》画册。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潮汕纪行》,重回1974年的潮汕大地。
汕头中山公园
大门牌楼上是毛主席题写的内容
匾额:为人民服务
楹联:看南海山河壮丽万千气象,
怀豪情眼观五洲四海风云。
胸怀朝阳敢较日月换新天,
艰苦奋斗定叫沧海变桑田。
中山公园风景↓
中山公园九曲桥
汕头华侨大厦
新建成的汕头工厂宿舍
汕头华侨新城
汕头至磊口的汽车轮渡码头
码头上的“忠字塔”特别高大显眼
创建了二十多年的汕头感光化学厂,生产的“公元”牌感光品,在国内首屈一指。
汕头超声仪器厂生产的超声波探伤仪和探测仪,填补了当时国内超声波电子技术的空白。
汕头钟表厂
汕头抽纱一厂女工在剪花
汕头金砂小学体操表演
潮剧沙家浜中饰阿庆嫂的姚璇秋
澄海外砂大桥
澄海莲阳大桥
由澄海和饶平两县人民合力完成的围湖造田工程——新愚公埭闸坝,增加了七万多亩的土地。
“灰埕育秧”是澄海南徽大队农业革新的创举
剪兔毛是南徽大队的副业
澄海苗翠鹅肥
澄海农机厂生产的手扶拖拉机
干净的潮阳棉城街头,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文化宫旁边,还有人摆着地摊
潮阳龟头海旧迹
潮汕龟头海的拦海桥闸于1969年12月动工,1970年9月完成。全长1529米,顶宽11米,保卫着三十万亩农田,并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围造出三万五千多亩耕地。闸内沿练江的出海河道,筑起二道一万六千米的长堤,形成一个淡水湖,堤侧修建了大小渠道,使新开垦的土地能排能灌,并把原来旱涝交替的十八万七千多亩土地改变了面貌。
海门莲花峰公园
潮阳护城河
文光塔的塔身上“毛主席万岁”的铁字已经开始褪色
“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现在才有的,四十几年前的潮阳湖边大队已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了
潮阳湖边大队晒谷场
这张从潮州韩山上拍摄的照片,是《潮汕纪行》的封面
潮州广济楼(东门城楼)是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的造型。
广济门上写着“毛主席万岁”的标语
左右两侧的城墙上,写着“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还有两座六七米高的标语柱,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东门广场的一侧就是东门车站,很多人正准备挤上大客车
广济桥头有个公安亭,一位公安正站在亭前
广济桥对面桥东韩师门口,依稀能看到一座“忠字塔”,高大的毛主席塑像立在塔上
几艘小船划过广济桥,远处中间是凤凰塔,右侧是凤凰台
四十几年前的凤凰塔与现在没什么区别
一层塔身上刷着毛主席语录“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照片中能看到其中“鼓足、力争”字样。
韩江滨的红棉盛开,江中可看到溪沙坝和凤凰台
潮州西湖虹桥上游客众多
站在西湖山顶看到的潮州城
1974年的潮州,基本没有楼房
西湖风景
潮安陈桥大队是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单位,实行“四粮一肥”的新机制,使每亩稻田年产粮食达到三千一百多斤。
陈桥大队的副业——漂洗场
潮安轻工二厂女工们在制作香包和麦杆画↓
潮安机绣厂的女工在刺绣
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枫溪陶瓷,正焕发着新的光彩。所生产的日用瓷和美术瓷,驰誉中外,远销世界各地区。
韩江船渡
饶平黄冈河大桥
黄冈河凤江大桥
黄冈河闸桥
钱东青山埭
饶平汤溪水库,建成于一九五九年。位于黄冈河上游,工程浩大。蓄水量三亿四千多万立方米。它使黄冈河下游十五万亩稻田得到灌溉。使三百门围海工程所浮现的七万多亩土地得到冲刷盐分的淡水,使海山岛居民的食水供应,源源不断;它还建立一个一万二千瓦的发电站给饶平县地方工业和农村照明以充分的能源。
霞光大队是饶平山坳里的一个新农村。这里山明水稻,家、副一生产蓬勃发展。农民生活逐步提高,全村都建了二层高的新房子,有水电的设备。
揭阳进贤门
在当年,进贤门改称为东风亭,正面通门两侧右边写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左边写上“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标语,上面还挂着文化革命时期的宣传画。
揭阳西湖公园
榕江一景
揭阳糖厂
甘蔗丰收,糖厂码头正在将源源不断从江上运来的甘蔗卸到糖厂
普宁华侨大厦
普宁流沙大桥
感谢1974年4月的香港潮属工商界的潮汕观光团给我们留下这么珍贵的历史照片。
在这次旅程中,摄影名家陈复礼、杨明暨部份团友,拍摄了不少照片,反映了家乡各种新建设和古蹟风光。风格崭新,画面绚丽,以1974年国庆前タ,精选其中部份,在香港潮州会馆展出,受到港九同乡和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好评。在1975年选出其中佳作,由香港汕头商会精印成帙,名为《潮汕纪行》藉以留念。
在数年后的1980年4月,香港汕头商会再出版了《潮汕纪行》的续集——《潮汕风光》。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