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06|回复: 0

两块泥,在他手里,如何绞拉成壶相嵌成画?

[复制链接]

500

主题

642

帖子

597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79
发表于 2020-7-13 10: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日的傍晚,暑气未消,佘锭鑫离开枫溪的手拉壶工作室,开车到潮州古城,来到国画爱好者刘荣杰的家里。“我向他请教很多东西,国画的东西和手拉壶也是相通的。”今年58岁的佘锭鑫谈起晚上的会面,兴致勃勃,眉毛不自觉上扬,像是初入门的学生,求知若渴地带着问题在课后请教老师。
佘锭鑫一直是这样,以“学徒”之心,对手拉壶的创作孜孜以求,开拓了绞泥结合嵌泥的新工艺。

佘锭鑫


▍磨掉浮躁:“泥巴从小玩到大”

“他啊,泥巴从小玩到大。”佘锭鑫的夫人蔡建芬与他从青年时期开始恋爱,两人合力支撑起一个家庭,子女成家后蔡建芬又陪着他四处比赛、访名山、求石料,当他的第一个鉴赏者。蔡建芬看佘锭鑫“玩”了一辈子泥巴。

佘锭鑫出生在枫溪。这里是潮州手拉壶的源头。章氏“老安顺”号、吴氏“源兴”号等手拉壶家族的传奇背后,是整个枫溪陶瓷业的繁荣。佘锭鑫的祖父则开创了“泰顺”号。

上世纪中叶,公私合营后,枫溪满目的老字号变成了国营陶瓷厂,陶瓷匠人变成陶瓷厂工人。19岁那年,佘锭鑫顶替母亲岗位进入生产日用瓷的国营潮州市瓷二厂,成为当时组里唯一一个后生。作坊变为工厂,老师傅的脾性没改,一切都要扎实。打了三年杂,磨掉浮躁,佘锭鑫终于入门,开始修坯。

在瓷二厂的日子里,素描、色彩等基本功课为没有专门学习过美术的佘锭鑫打下基础,青年的佘锭鑫拼命汲取养分。

《明月提梁壶》,获国家级“大地奖”金奖。

潮州手拉壶烧制技艺是国家非遗项目。潮州人泡茶多用手拉壶,佘锭鑫家也是。一次偶然的“热心”之举,让佘锭鑫知道了作为收藏品的手拉壶的存在。

“那把壶黑黑的,没有像我们现在特意去擦,但是很润、很亮。”谈起三十多年前的那把手拉壶,佘锭鑫声调上升,眼神泛出光彩,双手模拟着壶的形状。“那是邻居的一个大叔,我看他在喝茶,想给他冲泡,怕泡久了茶太苦。结果他说,你手不能乱碰,我才知道壶是值钱的。”

佘锭鑫在国营厂的日子按部就班地过,直到1992年国企改制。时代浪潮前,所有人都面临新的选择,佘锭鑫还是选择了“玩”泥巴,不过是他更为熟悉,也更为稳妥的日用陶瓷。

承袭祖父的字号,新泰顺陶瓷开工。400多平方米的工厂,承载着已过而立之年的佘锭鑫一家的生计。在工厂入口右侧的小门,有一间两平方米的小房间是佘锭鑫一开始就设计好的,许多佘锭鑫从全国找来的泥料、石料堆在墙角。“有空的时候就过去玩一下泥巴。”


▍精益求精:知天命,做壶去

子女成家立业,有了一定的积蓄后,2010年,48岁的佘锭鑫开始关门谢客三年。古人云,“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即将步入“知天命”的佘锭鑫,却仿佛经历了漫长学徒时期的新手,一头扎进手拉壶的世界。那个两平方米的工作室终于等到“知天命”的佘锭鑫。

这是一个一眼就能看透的工作室:入门左手边是修坯用的转盘,边沿夹着一个露出灯泡的台灯,旁边一盆清水,上方靠窗的位置夹着一个塑料电风扇。最里面一张老式书桌,书桌前是已经掉色的塑料凳,裸露的日光灯杆亮着煞白的光,书桌上刷子、刻刀摆放整齐,用蓝布包着一个老花镜。靠墙的位置用塑料桶装着一桶桶泥料,墙面有斑斑点点的朱红泥点。


佘锭鑫对手拉壶的热爱几近痴迷。

住在工厂楼上,早上八点起,到工作室琢磨,次日凌晨一两点睡,这样的生活佘锭鑫持续了三年。“那三年,那么认真,弄到那么晚睡,又赚不到钱。”蔡建芬对此颇有微词。其间佘锭鑫做出来的壶,技术不成熟,造型普通,多用于赠送亲戚朋友、日常饮茶。

对于佘锭鑫,从手拉壶爱好者到手拉壶从业者的转变发生在2014年的第二节广东(潮州)工艺美术精品展。那时候,他接到工艺协会的电话,得知展会将评奖的消息,他拿出那个阶段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烁动》。一把纯色梨壶,壶盖上做出火苗的形状,壶把延伸出去,与壶盖的火苗相呼应,造型灵动雅致,最终获得金奖。“得那个奖是最开心的,那是第一个奖,就证明得到专家认可了。”

之后,佘锭鑫不再以痴狂的状态练手拉壶,做手拉壶的状态逐渐稳定,但此前数十年的积累却在慢慢回馈这位“入门早、入行晚”的“学徒”。

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潮汕首届紫砂壶斗壶大赛、广东省陶瓷艺术创作设计创新作品评比、“大地奖”创意陶瓷作品评比……一个个奖项让潮州手拉壶界注意到这个年过半百但师出无名、初出茅庐的手拉壶师傅。


《江山多娇》

“壶要讲究形态,他的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兼备。很有意趣之美,精神生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神韵。”艺术评论家洪巧俊深耕潮州工艺美术,他这样评价佘锭鑫的手拉壶。洪巧俊认为,“童子功当然好,但也有做一辈子也出不精品的,壶没神韵,更没文心。天赋是要的,耐得住寂寞,精益求精,追求个性,还要贵在创新。佘锭鑫这几年,由于壶艺练得到,加上他在不断研究,与专家探讨壶艺,他的壶艺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沙漠行舟:“做人家没有的”

潮州手拉壶界,既有耕耘多年、手艺非凡的老师傅,也有从陶瓷学校毕业经过专业学习的年轻后生。真正让佘锭鑫的手拉壶“走出去”的,是绞泥混合嵌泥的“沙漠绿洲”系列。

“潮州做手拉壶的老一辈师傅很多,我在这个圈子算是很小的。但是我追求的是什么呢,第一件,不要跟人家一样。我一定要有自己的名片,我要做到这把壶放上去不用看底章,人家就知道是我做的。”

平日里说话平实的佘锭鑫难得地使用了几个连续的目的性措辞,像是身边看似笨拙而晚成的同学偶尔展露出的野心。

2013年,中国政府提倡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横空出世。佘锭鑫据此为灵感,打算创作相关主题的手拉壶作品。

《沙漠绿洲》系列

“我会画,别人也会画。我要做就要做自己的风格,要做就做人家没有的。”佘锭鑫果断拒绝了别人提出的壶上作画的提议,把目光转向了潮州少有人涉及的绞泥加嵌泥。

朱泥混合黑泥,手拉出绞泥坯,绞泥的纹路即为黄沙大漠的背景,装上壶嘴,铅笔绘出骆驼的轮廓,再用刻刀在壶上刻出骆驼的形状,晾干,水磨,然后烧制三遍。绞泥加嵌泥,难度不比在沙漠行舟小。

两种泥收缩率不同,混合很容易烧裂,此外,一开始的骆驼,笨重、不协调、形态不清晰,佘锭鑫又进入钻研的阶段。网上搜索骆驼的视频,研究骆驼的走路姿势、身体结构。“宜兴的吕尧臣,一代宗师,我一直看他的绞泥,我是他的粉丝。”

以泥为画笔在壶上嵌“画”了几千把骆驼后,佘锭鑫交出了《一带一路》套壶。壶型大气流畅,骆驼栩栩如生,画面韵味悠长,获得2016年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现在已经不用刻刀了,头脑能指挥手。”佘锭鑫笑着说。

《一带一路》系列

下一步,佘锭鑫想要回到最开始做“沙漠绿洲”系列的朦胧效果。“艺术就是这样,从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要做出那种,风沙吹过骆驼,给骆驼披上一层薄纱的形象。”

中年才开始真正投入手拉壶,佘锭鑫身上却并不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割裂。他承担家庭的责任,也享受家庭带给他的幸福,但仍然感激命运让他与手拉壶的相遇,“我真的是很幸运。人一生能够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不会空虚。”

佘锭鑫现在还是一个人在那个两平方米的工作室做壶,只不过墙上多了一幅和墙面等宽的字——朋友赠写的“难得壶痴”。上了年纪,佘锭鑫手机字体要调到最大,桌上的老花镜用蓝布包着,也不再做那些后生偏爱的复杂雕刻。

“年龄会不会成为您担心的问题?”

“没有。只要精神好就一直做到完蛋吧。”佘锭鑫笃定地摇了摇头,哈哈一笑,下巴微微扬起,“我觉得越老,做出来越有味道。

【作品简介】

《沙漠绿洲》系列

《沙漠绿洲》

嵌泥,是通过构图将壶身部分雕空,将不同颜色的泥料填充进壶身,再修坯,继而烧制。须将不同泥料调配合适保证收缩率一致,才不至于烧后开裂,才能达到浑然一体。


《云山雾海》

《云山雾海》

绞泥是将两种泥料绞拉成型,壶面上的图案不可控,因此好作品可遇不可求。


《南山望月》

《南山望月》

以青灰芝麻段泥制成的提梁壶,质朴大气、简练传神。


来源:南方+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6e09cc5aad9c217c8dd34754959ad89d.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国人文栏目组 版权所有

GMT+8, 2025-1-16 13:23 , Processed in 0.0531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