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几位大学同学聚会。他们尽地主之宜,我成了客人。南方人不胜酒力,同学每次斟酒必叩手指示意“够了”,可同学每每都把酒杯斟满,实在忍无可忍。
同样的一个手势,由于南北的文化差异,产生了相反的结果,真是理解有差异,后果很严重。
叩手礼由来已久,但至今仍普遍应用的恐怕只有广东和港澳地区了。“叩手礼”也称“叩指礼”。“手”“首”同音,“叩手”即为“叩首”。
第一种,是晚辈向长辈、下级向上级行的礼。行礼者,将五个手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情况下,敲三下就可以了,相当于三拜,但是,如果遇到特别尊敬的人,可以敲九下,相当于三拜九叩。
第二种,是平辈之间行的礼,行礼者,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第三种,是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行的礼,行礼者,将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头,一般只需敲一下。
这个叩手礼的来历有多个传说的版本,但都跟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时有关。这个乾隆皇帝的微服出访当然不愿让人看出来,但侍候他的人就惨了,失了礼节回头算账脑袋要搬家,礼节太多泄露机密脑袋也得搬家。偏偏乾隆皇帝又是一个喜欢玩的人,在途中乾隆皇帝也会提起茶壶给众人添茶加水,这可不是小事,那是大恩惠。若在皇宫里众人要跪下来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可是茶馆酒肆,谁要暴露了身份那是死路一条。传说中,也不知是太监还是当地的知府急中生智,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于是这一习俗就流传下来。
奇怪的是,这一习俗在远离京都的粤港澳地区反而沿袭至今。喝酒,除了品尝酒的美味之外,与什么人喝显得更重要,他决定了酒场的氛围,三五知己,分享智慧与美酒,其乐融融。向人敬酒,是表示祝愿、祝福、敬意。给人斟酒同样也是表示祝愿、祝福、敬意,在潮汕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行“叩指礼”时,客人把食指、中指并在一块,指头轻轻在桌上叩两下或三下,如若多叩几下则表示“够了”的意思,若急速地轻叩则含有“受不起,够了”的意思。茶礼跟酒礼是一样的。
而在北方许多地方,喝酒敲桌子大多带有挑衅的味道。别人为自己斟酒而敲桌子是继续倒的意思,直到敲击停止,酒才能不倒。所以,在电影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倒酒敲桌子是干架的前奏,更嚣张的是用筷子敲,接着必然是酒溢了出来,接着就是酒瓶子爆头,完了鲜血淋漓一片混乱。
这样的酒局其实不是为了喝酒,就像鸿门宴不是为了吃饭。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些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古代饮酒的礼仪主要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当然,繁琐的礼节不一定食古不化。但凡事还是有些节度好,否则就会乱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