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坎坷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开,却把记忆留在城市中。城市承载着这些记忆的物质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等等。”这是冯骥才先生在《城市为什么要有记忆》一文中所提到的。 如今,伴随着广东省古驿道文化线路的系统化,古驿道沿线的城市的历史文化将成为烙印,刻在每一个游客的记忆当中。 潮惠古驿道文化线路是六条规划线路的其中一条,以“古港、古庵、所城、卫城”为主要特色,是突出反映海防文化、海洋贸易文化、潮汕文化等文化内涵的海防文化体验之路。线路包括 1 条主线和 6 条支线,总长约 757 公里,均为陆路。主线为潮惠古驿道,长约 428 公里;支线包括海丰-陆河古驿道、观音岭古驿道、陆丰-揭阳古驿道、潮阳-普宁古驿道、潮阳-揭阳古驿道和风吹岭古驿道等,长约 329 公里。 蓝色线路为潮惠古驿道文化线路
惠州古城的“东坡”记忆 惠州是坐落在潮惠古驿道上的一座古城。一座城市的文化根性,来源于千年的人文积淀和历史的丰沛砥砺。惠州,具有5000年文明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名人辈出、文脉悠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多彩的文化传统构成了它的城市内核。
900多年来,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深刻的思想、迷人的人格魅力,对惠州的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惠州,对苏东坡而言,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苏东坡之于惠州,绝不仅仅是那580多首诗词、散文和序跋等,也不仅仅在于“苏堤”和苏迹。“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清代诗人江逢辰一语中的,把苏东坡带给惠州的历史文化自信表露无遗。
惠州
目前在惠州,与苏东坡有关的泗洲塔、王朝云墓、六如亭、东坡井、元妙观、古城墙、九龙潭摩崖石刻、冲虚观、九天观、罗浮山东坡亭、酥醪观、朱明洞、会仙桥、罗浮山摩崖石刻群等,已被确立为文物保护单位。沿着潮惠古驿道文化线路到达惠州,亦可亲身感受苏东波当年豁达乐观的情怀,体验一番东坡文化为惠州这座城市所留下的记忆。
泗州塔
惠州古城墙 羊蹄岭古道的“运输”记忆 在岭南的古道中,不但有贯通南北的古代交通主干道,也有沟通东西的道路网,其中的代表就是羊蹄岭古道。
羊蹄岭位于今天广东海丰县赤石镇与梅陇镇的交界处,属于南岭支脉之一的粤东莲花山脉,因为山峰形状类似杨桃瓣,俗称杨桃岭,在清代被改称为“羊蹄岭”沿用至今。据文史专家吴莆田的研究,尽管时光漫浸,草木滋长,羊蹄岭古道至今仍有约15公里连贯的、宽窄不一的遗存。
羊蹄岭古道
羊蹄岭古道并非羊肠小径,路基路面的铺设既有就地取材的鹅卵石,也有不惜工本的长条麻石,而在地势险要处,则由山间巨石铺成。最宽约两米的路面,显示其作为古代闽粤交通史上最为悠久的官道,以及粤东海陆丰乃至潮汕诸县通达广州的必经之途的应有气象。如今,羊蹄岭遭受历史的洗礼之后,已经断壁残垣,但仍旧承载着岭南古道昔日的记忆。
羊蹄岭古道
大埕所城的“海防”记忆 大埕所城,古称大埕所。位于饶平县东南沿海的所城镇。所城"高二丈七尺,周围六百四十三丈,池加城之数五十三丈,四门建城楼,四角各建敌台",为千户所,是明清闽粤沿海的军事要地,后住民多以晒盐为业。所城城廓为方形,现四城门基本完好;东、北两面城墙尚存,西、南城墙己残缺;城中保存了三街六巷的基本格局,旧时的衙堂、城隍、祠宇、戏台错落其间。是潮汕地区仅存的一座古所城。
大埕所城
在"大埕所"东南部有一处奇特的建筑,两层结构,古朴屋脊高出周围其他房屋。这便是城中的明代古驿站,在当时政治、军事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传递官府文书或军事情报人员中途食宿、换马的场所,印证了"大埕所"当年的关键军事地位。
据有关资料记载,"大埕所"所处的东里半岛,是潮州府沿海咽喉门户,因此成为倭寇入侵潮州府必欲攻陷的军事目标。"大城所"管辖上里、高埕、大港、柘林四栅三十村,是当地抗倭指挥中心,一旦失守将威胁潮州府安全。是故,朝廷多次派员增援,如派大将戚继光、部将王凤山、都司傅应嘉、总兵俞大猷、闽参将张元勋、部属王如龙等前往杀倭平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故事。
一个个文化碎片,拼接古代历史的细节。在寂静的时光里,行走在岭南古驿道上,去收藏文化的记忆,去发现千百年历史过往不是一瞬,更是一次启程。 来源 | 南粤古驿道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