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最喜欢潮汕哪几道菜?” “可写成一本书。” 蔡澜的这句回答,道出了潮汕在美食届的至尊地位。 小编虽然不能写成书,但是,小编可以跟你说说生肖中的潮汕美食呀。中国最挑剔的食客,在脑洞上也是毫不逊色的。 当生肖撞上美食,还是潮汕人会玩!不信,你接着看。 鼠——“鼠壳粿” 在潮汕,逢年过节做粿、吃粿的风俗世代相传,其中,鼠壳粿是过年祭拜和必吃的食物之一。鼠壳草是制作鼠壳粿的必备原料,具有健脾开胃、止咳平喘等功效。 鼠壳粿虽然看起来黑乎乎的,吃起来却是香甜无比。其做法虽然简单,但耗时较长。新鲜鼠壳草要先晒干,洗掉里边的沙再来熬,需用慢火慢慢熬十来个小时。熬制好的鼠壳泥糅合糯米粉,包上馅料,再用印模做成吉祥的桃形。最后,做鼠壳粿还需要垫上一片小小的剪好的香蕉叶,可以使鼠壳粿在上锅蒸的时候不至于黏在锅上。 鼠壳粿在潮汕人的心里头,已经不再只是一口美食,而是一个标志。过年,就是从这一口香甜的鼠壳粿开始的。 牛——“牛肉火锅” “没有一头牛可以活着走出潮汕。”应该没有谁会不知道来汕头就应该搓一顿牛肉火锅吧?如果有,那你一定不是地球人。 相比四川火锅的刺激与上头,清汤又食材单一的牛肉火锅,更加注重唇舌留香的悠悠后劲。一头牛大概只有30% 的肉可做火锅涮食之用,最好吃的部位如脖仁(即雪花牛肉)更是稀罕,通常不到5%。宰杀后4小时内,牛肉必须被细细分割,摆盘上桌,接受检验,迟了味道便打折扣。潮汕人这种对新鲜的苛求和对本味的执着,基本无敌了。 吊龙伴、脖仁、匙柄、五花趾、三花趾、匙仁、胸口朥、牛朴肉、双层肉、匙肉、嫩肉、肥肉...这些鲜嫩的部位讲究不同的涮法,多一分少一秒都无法品尝到最佳口感。另外,以新鲜牛腿肉作原料,去筋切块,经过千万次捶打,终成为一颗颗Q弹爽滑的牛肉丸。沙茶酱是牛肉火锅的最佳蘸料,能瞬间激活牛肉的鲜美。在火锅的最后,青菜跟粿条是必不可少的收尾,吸收了浓浓汤汁的粿条,鲜美之味不言而喻。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能够保留延绵百年的传统制作工艺,用繁复的流程突出食材本味,以匠心精神传承独属汕头的特色味道。汕头,你确实很“牛”。 虎——“老虎菜鹅肠” 老虎菜鹅肠只有鹅肠,没有老虎,没有老虎,没有老虎!重要事情说三遍。 来了潮汕,没有吃上一盘老虎菜鹅肠,那你四舍五入相当于没来过。这道深触味蕾的美食,入口就惊艳。选用上等新鲜狮头鹅肠去油洗净,飞水去腥,加入蒜头片、干葱片等略炒香,然后用酱油、青芥末、胡椒粉等调匀,最后加上香菜拌匀上盘。 与传统卤鹅的味道不同,老虎菜鹅肠是潮汕人在“鹅”上的另一种特殊做法,口感脆嫩,最后蘸上蒜泥醋,复合调味带来了无限的刺激。 顺便说一说,汕头澄海狮头鹅可谓“中国鹅王”,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在2020中国·汕头澄海狮头鹅国际网络节“最大狮头鹅王”的评选活动中,最新“鹅王”34.4斤,破了历史记录。常见的狮头鹅大多养130到150天上市;追求肉质嫩的只养100-115天;若是老鹅,一般要养三年以上。一只卤鹅头能卖到1500元,大抵也只有狮头鹅配得上了。 龙——“龙虾砂锅粥” 潮汕砂锅粥,以海鲜砂锅粥最为出名,龙虾砂锅粥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要制作出上乘的砂锅粥,选米,火候,砂锅皆是关键。米,要选东北珍珠大米,熬出来的粥糯稠相宜;火候更需把握得恰到好处,还要配合不断的搅拌,防止米粒粘锅跟溢锅。之后再放进龙虾等海鲜,砂锅在熬制的过程中可以保留海鲜的鲜美。 寒冷的冬天来上一口热乎乎的砂锅粥,应该就是最温暖的时刻了吧。再配上一些潮汕特色的佐料小菜,人间烟火气十足。 砂锅粥的由来其实很淳朴,据说以前潮汕人靠海为生,经常出海,随船总不能饿肚子,就会带一些米。在海上一般捕到什么海鲜就吃什么,等到熬的米粥快好了的时候,他们就把捕到的鱼和虾放进粥里,由此就有了砂锅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成就一方特色。 蛇——“长尾多齿蛇鲻(那哥鱼)鱼饭、鱼丸” 跟蛇有关的潮汕美食,可不是乱七八糟的野味,而是多齿蛇鲻,也就是常说的“那哥鱼”。 在潮汕有一句俗语:“粗皮那哥,有钱买无,无钱勿捏,捏了臭腥。”那哥鱼在潮汕沿海产量比较高,肉质甜美,是做鱼饭、鱼丸的主要鱼种之一。最大的缺点就是鱼刺特别多,所以如果潮汕小孩能独立吃“那哥鱼”,那吃鱼的基本功就算是过关了。 鱼饭是享誉中外的潮汕美味,除了在潮汕本地,外地人基本很难吃到正宗鱼饭。在潮汕,凡是有捕鱼的地方,几乎都有加工制作鱼饭,但要论其出处以及名声响亮,那还得提到达濠鱼饭,独特的蒸制技艺和鲜美的口味铸就成一张响亮的美食名片。 制作鱼饭的海鱼种类繁多,那哥鱼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鱼饭的制作非常讲究,选取新鲜的鱼之后,要放入盐水浸泡半个小时,然后按照一层鱼一层盐的传统做法将鱼摆放进竹筐中。鱼的摆放除了要美观外,还要夹得紧,这样在煮跟运输的过程才不容易散开。鲜鱼摆好后,上面还要盖上铁蒸筛,防止煮鱼时鱼滚动溜出竹筐。之后就进入煮的环节,煮好的鱼饭并不能马上食用,还要用煮沸的盐水淋在取出的鱼上,清洗去鱼面的杂质。最后,在通风处晾凉几个小时方可食用。 制作鱼丸必须精选优质海鱼,那哥鱼是目前鱼丸作坊中最常见、最当家的鱼种。其中,汕头达濠鱼丸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达濠鱼丸需要经过7道工序方可制成:去头去尾去内脏;剔骨取鱼肉;抠鱼肉茸;鱼茸入桶,调鱼酱;摔打鱼酱,使鱼肉起胶;挤鱼丸,凝结定型;煮熟后晾凉。 这就是一颗鱼丸的诞生记,口感富有嚼劲,味道清鲜,醇香不腻,加上鱼肉富含多种氨基酸而脂肪含量低,这样的美味怎能错过! 马——“绿豆马蹄爽” 潮汕人有两个胃,一个装主食,一个装甜汤。潮汕甜汤可是潮菜中的点睛之作,糯米粥、甜番薯芋头、绿豆马蹄爽、白果芋泥、鸭母捻、姜薯汤、海石花...虽然不是什么高档佳肴,却是属于潮汕人记忆中一份沁人心脾的甜蜜。
甜汤没有时节之分,夏季一般售卖的是冰冻甜汤,而冬天则是热腾腾的。炎炎夏日中,清新爽口的“绿豆马蹄爽”就是一道实实在在的清凉剂。 绿豆马蹄爽的做法并不复杂,把绿豆去皮,磨成粒粒金黄的“绿豆畔”,配上搅碎的马蹄,还可以加上白果、白木耳、百合等冰清玉洁的食材,用淀粉稀浆略略勾芡,便是一碗消暑的好甜品。恰到好处的火候加上细腻爽滑的口感,跟绿豆沙是两种不同的味觉感受。 潮汕的甜汤铺大多是市井街边的小店面,没有华丽精致的装修,两个炉,几个盆,几副碗筷,几张桌子凳子,这种朴实接地气就是儿时最熟悉的味道了。 羊——“炸羊酥” “芋味三绝”是潮汕地区特色传统名小吃之一。头绝是炸羊酥,第二绝是芋泥,第三绝是反砂芋。 炸羊酥选用上等山芋,刨去芋皮,切成薄小片,晾干后放入油锅中炸酥,捞起后过滤去油渍,投入滚烫的白糖液中。捞起冷却,再均匀地撒上炒熟的白芝麻和切碎的芫荽便成。香、酥、脆,一种感受都不能少。 芋泥是最常见的一绝,将芋头蒸熟后,碾细成泥,加入白糖、熟猪油等辅料制成。清香甜美、油而不腻就是芋泥最好的形容了。 第三绝反砂芋,芋头去表皮后,切成指状小块,放入油锅中炸熟捞起。隔一会儿,再将芋块放入油中,以除去水汽。然后用白糖加水适量,放入锅中煮,到糖水像胶水一样粘时,即将芋块放入,拌匀捞起,并马上从炉上拿开,又香又脆的反砂芋就出炉了。 朴实无华的芋头可以玩转出这么多花样,还真的只有会吃的潮汕人才能想得出。 猴——“面猴” 潮汕地区有一种以猴命名的手工特色面食——面猴,用面粉和成面团,再把面用手捻成一块块小面片,比普通面片偏厚些,更有嚼劲,扔到煮沸的汤水里煮熟即可。 “面猴”名字的由来,也颇有几分潮汕风味。潮汕人喜欢把调皮的孩子称为“猴子”,潮汕话中也有“猴样猴相”这样的俗语,形容人长得不好看或物品不规则。面猴由于是随手捻来,所以面片厚薄不一,形状也不规则,故得此名。 面猴有咸、甜两种口味,甜面猴直接煮成糖水,咸面猴则可与配菜、丸子、肉类等一同下锅。刚做好的“面猴”可以先放一边,等待所有面团捏好才可以一片片丢到刚煮开的水中。一碗地道的面猴做法也是有讲究的,讲究筋道的面团,讲究丰富的配菜,讲究现做现煮现吃,这样才能保证味道鲜美。 对于面食感兴趣的不妨试一试这属于汕头人的家常味道。 鸡——“豆酱焗鸡” 相比白切鸡、盐焗鸡,豆酱焗鸡的名声小一点,但这真真切切是一道潮汕名菜。 豆酱焗鸡中最主要的酱料就是潮汕人很喜欢的普宁豆浆。传统做法都是焗一整只鸡,在砂锅铺上佐料,将鸡的里里外外均涂抹上压碎的豆酱,将葱和芹菜塞入鸡中。在腌制鸡肉的同时,将砂锅烧热,放点油,爆香红葱头、蒜头和姜片。香味出来时,把鸡放下去,铺在配料上面,下一点点水,把盖子盖上。 当豆酱的鲜甜完美的融入鸡肉之中,一道经典名菜便成了。菜品色泽浅黄,原汁原味,酱香浓郁,鲜美爽滑,是下饭的佳品。 狗——“椒盐狗母鱼” 对于靠海吃海的潮汕人来说,鱼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食物,并且一些“隐藏菜单”还很有特色,比如狗母鱼。 狗母鱼是民间无可争议的“好鱼”,鱼小乾坤大,在潮汕沿海咸淡水交汇处,自然野生环境使得狗母鱼肉质鲜美,其肉质含有人体急需的丰富营养元素,钙质和蛋白质含量高,盛产于三四月。 狗母鱼之所以受欢迎,除了野生、营养丰富之外,更重要的是处理过程极其简单,无须刮鳞、无须掏肚,清洗一下就可以下锅。椒盐狗母鱼是潮汕人的一道家常菜,可能被人提及的频率不高,但只要一提起,那香脆可口、口齿留香的味觉就会让人回味无穷。 潮汕俗语中还有一句与狗母鱼有关,“白虾钓狗母”。“白虾”指小虾米,挂在鱼钓为饵诱狗母鱼上钩。意思是说:使用较小、较低廉的代价去骗取或换取较大的利益,也可以理解成“吃小亏占大便宜”的一种形象化说法。 猪——“猪肠胀糯米” 猪肠胀糯米是潮汕地区一道特色小吃,皮薄馅饱,风味独特,很受四方来客青睐,甚至有人称之为“天上佳肴”。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道小吃的主料就是猪肠跟糯米。“慢工出细活,细活出精品”,猪肠胀糯米的制作过程正是这句话的写照。首先需要将生猪肠处理干净,去除杂物及多余的油脂。要彻底去除腥味,这就极其考验师傅的工夫了。接着需要将糯米浸泡,与猪肉、栗子、香菇、虾、莲子、花生等辅料拌匀,调入食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品。然后填装入洗好的猪肠中,大概装个八成,这样煮完后猪肠才不会容易胀裂。猪肠两端用纱线扎紧,入锅煮约1小时,捞出斜切成小片,淋上甜酱油,入口香甜软糯。 如果怕腻的话,就再来一碗咸菜猪肚汤,咸甜酸交错中迸发出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本文是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搜狐汕头打造的《汕头城市名片》系列文章。
来源:搜狐汕头,汕头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