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自古人多地少,是个严重的缺粮区。为填饱肚子,潮汕人想尽办法,于是就有个各种粿的出现,不得不佩服当时潮汕人的手巧。 这其中就有一种粿,让人叹服。 都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潮汕地区的妇女可谓是逆天了,不但做出了无米之炊,还做得十份美味。
这没有用米制成的特色美食,它的皮不是用米浆而是用薯粉制成的。它的馅以韭菜为主,它叫无米粿,也叫韭菜粿。 无米粿有人又称为水晶球,在潮州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 粿按辞书解释,本是一种米食,但是据说古时候,潮汕人多地少,是个严重的缺粮区。为填饱肚子,潮汕人想尽办法。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福建陈姓人偷偷从菲律宾将番薯传入之后,随闽南人入粤,迅速传遍潮汕大地。由此,心灵手巧的潮汕妇女想到,用番薯作为原材料,做成这无米的粿,无米粿既可在锅中煎香,也可再在蒸笼中蒸热吃。这样以来,既解决了主食问题,又增加了番薯的食用方法。 想要有浓浓的韭菜香,一开始就必须选择韭菜尾巴有比较深的凹陷,这样做出来的无米粿才会香气扑鼻!浓浓的韭菜香,绵软,与韧性有劲道的粿皮相搭配,口感松软柔韧。
一口咬下被炸得金黄酥脆的外皮,还来不及细细品尝它的脆爽,韭菜就带着它特有的香气强势攻掠。入口即化的韭菜那绵软的口感和“喀滋”响的焦脆的外皮搭配得恰到好处,外焦里嫩,两种口感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交织。 无米粿有两种,从外形上来看,如果包口是尖的,则说明其馅是咸的,如果包口是圆的,则说明其馅是甜的。咸馅的制法是取去皮绿豆畔放蒸笼中蒸熟,用面棍将其压幼,加入虾米茸,经腌制过煮熟的赤肉粒、生蒜茸,调入鱼露、胡椒粉、味精,炒匀即成;而甜馅的制法则采用绿豆沙或芋泥。 无米粿与特制的辣椒酱是最佳搭配。特制辣椒酱虽然外表鲜红但不是很辣,却有点咸。用筷子夹一个无米粿蘸点辣椒酱,放入嘴里轻轻一咬,你会觉得外皮很酥脆,再咬深一点,你会觉得韭菜的菜汁及辣酱的浆汁混合在一起,由于特别地烫嘴,以至你不得不张开口呼出腾腾的热气,在这一呼一吸之间,韭菜香已经充溢口腔。
过去吃无米粿靠运气,因为是流动小食摊,“堵着正切要”。如今走街串巷的小摊贩不见了,就得到专门的潮汕小吃经营的档口。也可以上菜市场自己买了回家,自己煎吃。当然,如果你动手能力强,也可以自己做。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做法: 配料 番薯粉 韭菜 盐 油 做法 1.将番薯粉用料理机打成粉末状。 2.在锅中倒入清水(这里要记住哦清水的量是番薯粉的两倍)放入番薯粉,煮滚在煮的同时记得搅拌番薯粉成糊状就可离火。 3.韭菜切幼粒撒盐和油调味。 4.将冷却的糊状倒出工作台上铺上生粉做手粉,无米粿中粿皮水含量高,包的时候手要轻。 5.水开后蒸5分钟即可 6.喜欢的可以蒸熟后 锅里放少量油煎一下再吃哦 两种都好吃 小技巧 粿皮水含量高包的时候手要轻,这里有个诀窍就是可以拿家里装酱油的小碟然后拿在手上包上馅料再用碟子压好。 蒸好的无米粿,如隔一夜后使用,效果更好。
百种粿,百种味道,每一种独特的味道总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一路传承下来,给了我们。或许我们是幸运的,总能得到“如此天庭”美食的眷恋。 我爱潮汕美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味,更是因为它那独一无二的情怀,每一种情怀蕴含着不同的感触,有辛酸的,有欢乐的,每一种感触夹杂着不同的味道,让你百吃不腻,思绪飘远。
来源:潮人游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