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技艺三代传承 沉静淡定、从容不迫,浑身上下散发着如茶一般内敛的气息,这是王洁锋给人的第一印象。日前,在奇香茶行见到这位茶三代时,他正忙着炭焙今年的春茶。一边打招呼,王洁锋一边微笑着递上一个小本子:“这是我昨晚整理的资料,儿时在饶平老家的茶屋记忆。” 翻阅着这份资料,感动瞬间油然而生,一页页用工整字体书写的文字材料,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的用心。“童年的茶,与亲情相伴,是美好幸福的时光。”王洁锋回忆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饶平老家爷爷的“沅合”茶屋,长辈们制茶、品茶和售茶的情景历历在目。王洁锋告诉记者,他的爷爷叫王水声,一辈子在“四百岭”以茶为业,并把制茶技艺传给父亲王如养,几代传承,王家制茶技艺不断提升。 出生于茶业世家,王洁锋自小在茶叶堆里长大,对炭焙技艺更是耳熟能详。1994年,王洁锋来汕头开“奇香”茶店,子承父业,几十年如一日,寻茶、弄茶、制茶。“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传统的炭火烘焙”,王洁锋说,炭焙工艺是茶制作技艺特别是在精制环节关键的一个步骤,技术含量比较高,对茶的品质影响很大。
炭焙茶车间
炭木焙火“逼”出茶油 炭焙茶,顾名思义,指利用炭木进行焙火。据了解,采用传统的炭焙工艺制茶,操作过程繁复,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些茶商因此采用机器制茶。尽管耗时费力,王洁锋仍然坚持手工炭焙,在他看来,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定要传承下去,手工炭焙可更好地把茶油“逼”出来,品质要比机制茶高很多。 说起炭焙技艺,王洁锋如数家珍。“炭灰盖好之后将一定量的茶叶放置于竹焙笼内烘焙,全程需要十几至二十几个小时不等,视需要而定,每隔35分钟要翻动茶叶一次。”他说,炭灰厚薄全凭师傅经验,太厚了温度太低,难以达到焙茶温度,太薄了,温度太高,茶叶容易烧焦。如今,王洁锋焙茶时用手在焙笼上一探就可以知道温度,看一眼茶外观色泽就可以知道茶叶焙的程度。
老家当年制茶的小屋
茶香中传递家乡情 对于炭焙茶,王洁锋一直有种特殊的情结,醇厚的茶香让他倍感亲切,每每品尝,业已尘封的儿时情愫翩然而来。为了记住那段幸福时光,王洁锋把自己的店名“奇香”和爷爷以前的茶屋名,注册了“沅合奇香”品牌。“爷爷的茶屋总有茶香盈绕,乡亲们围桌而坐,品茶聊天,其乐融融”,王洁锋说,爷爷把茶屋命名为“沅合”,意思就是“阮家己人的小屋”。 谈话间,水开了,王洁锋开始暖壶,下一泡单丛茶,然后冲出三杯琥珀色茶汤。开水触碰盖瓯的一刹那,已闻悠悠香气,入口顺滑醇和,还有一种淡淡的似曾相识之味。王洁锋介绍,手工炭焙,茶汤口感浓厚爽口,喝过几泡之后,嘴里满满都是茶味。
王洁锋在炭焙茶 “儿时我对茶的记忆是‘家乡的味道’,有茶相伴的生活特别温馨。”王洁锋坦言,茶行业的勃兴造福了茶商、茶农,也造福了饮茶人。茶的精彩,决不只体现在销售额和利润的数字膨胀,茶人茶事更令人回味。以前做茶卖,纯粹是为了生活,如今,他继续坚持则为了让传统工艺发扬光大。“只有坚持古法传统,匠心制茶,才会真正的长久。”王洁锋说,传承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技艺,将它发扬光大,是当代茶人肩上的责任。 (陈文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