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晚间,腾讯控股发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第四季度以及2019年度全年业绩。其中全年总收入3772.89亿元,净利润为933.1亿元,平均日赚2.56亿元。
去年四季度腾讯的营收和利润增长显著,已经摆脱三季度的低迷状态,不过净利润略低于市场预期。这也是腾讯第一次单季度收入超过1000亿,腾讯游戏、商业支付和企业服务的推动效果明显。
财报中最大的亮点来自腾讯游戏,而腾讯游戏的亮点主要来自于海外业务。2019年腾讯在海外投放的两款重要游戏《PUBG Mobile》和《使命召唤》手游,带来了可观收入增量,海外市场单季贡献70亿元收入。
在金融科技方面,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切尔(James Michelle)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腾讯每天的支付交易量超过10亿次,比Visa和万事达两家加起来还多。
腾讯云去年的收入超过170亿元,与阿里云之间的竞争今年将更加激烈。2019年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的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占腾讯总收入的比例较2018年有所提升(从25%到27%),与之对应的是增值服务占总收入的比例有所下降。
腾讯广告2019年的重要任务是整合。上半年腾讯广告的表现比较一般,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疲软和由此带来的竞争加剧。下半年,腾讯广告完成技术团队与销售团队整合后,通过简化广告库存和广告主投放工具,社交效果广告重新恢复增长。
去年腾讯明显加大对短视频领域的资源投入力度,同时得益于微信开放的30秒短视频独家权限,微视的数据在四季度进步非常大,日活跃用户环比增长80%。
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在电话会议上表示,腾讯在社交网络和媒体方面具备优势,对内容领域(游戏、文学和知识产权等)有长期投入,在管理巨量内容提供者方面同样有经验,所以腾讯将继续在短视频领域“争取新的进展”。
此外,今年初的公共卫生事件,会对腾讯的游戏、广告、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业务造成直接影响。在这份财报中没有披露太多数据的企业服务业务,在后面一季度财报中的表现值得重点关注。
游戏扬帆出海
腾讯游戏的海外业务表现,虽然在财报中介绍并不多,但却是值得关注的部分之一。
游戏行业自从2018年版号审批恢复以来,获批游戏数量逐步减少,2019年中国游戏版号数量有明显下降,直接导致市场份额向头部公司集中。
国内市场波动明显,出海是最好的选择。截至2019年底,全球前十大日活跃用户数最高的手游,都由腾讯开发。
动视暴雪最新的财报显示,与腾讯合作《使命召唤》手游上市3天就收入6亿美元,在2019年第四季度安装量超1.5亿,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登上下载榜榜首。
2019年第三季度,腾讯游戏收入中有超过10%来自国际市场,四季度海外游戏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占网络游戏收入的23%,海外市场单季贡献70亿元收入。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去年四季度,腾讯对知名公司Supercell的控股权由50%增加至51.2%,其财务数据已并入腾讯的财务报表,这也贡献了部分海外市场营收。
手机取代电脑,在游戏行业早已成为不可逆趋势。2017年二季度,腾讯智能手机游戏(手游)收入首次超过个人电脑客户端游戏(端游),随后双方差距逐渐拉开。
端游时代,腾讯游戏有三款重要产品,分别是《英雄联盟》、《地下城与勇士》和《穿越火线》,它们的用户数曾长期位列前三名。从2019年开始,无论是用户数还是收入数据,腾讯游戏的主力已经变成《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以及海外版《PUBG Mobile》。
腾讯游戏去年收入1147亿元,同比增长10%。增长部分主要来自这三款手机游戏,而即使是《地下城与勇士》这样的端游产品标杆,收入也有明显下降。
2020年,《地下城与勇士》和《英雄联盟》这两款重要游戏的手游版本也将上线,公开数据显示,这两款游戏的预约人数均已经超过千万。
字节跳动从去年开始进入游戏市场,并且在今年3月成功拿到游戏版号,已经具备对游戏进行商业化变现的能力。
不过刘炽平认为,腾讯拥有的游戏品类非常全面,游戏开发能力过硬,腾讯与全球游戏领先公司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同时拥有社交平台支持,这些是腾讯应对竞争的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腾讯没有像往常一样,分别公布手机游戏和端游的收入数据。去年三季度端游收入仍然有110亿元,为手游收入的一半左右。这次不选择单独披露,也许意味着腾讯游戏的重心已经彻底转向移动。
任宇昕的“魔法”
视频网站历来是BAT财报中的资金黑洞,内容支出成本居高不下。在优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大战最激烈的时候,全年动辄上百亿的亏损是它们的常态,百度分拆爱奇艺单独上市,也有相关止损考虑。
腾讯视频整合进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一年之后,任宇昕似乎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从数据上看,腾讯视频业务全年亏损大幅收窄,仅剩不到30亿元。这是非常惊人的成本控制能力,与之对比的是,爱奇艺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的亏损为93亿元,是腾讯视频3倍多。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优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三家都在降低版权采购力度,不再高价争抢热门剧,转而大力扶持自制剧。但独家大剧一向是视频网站拉新的有效方式,少花钱的代价最终会体现在用户数据上。
所以四季度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数和收入增速都在降低,其中付费会员数仅为1.06亿,相较2018年并没有太多增长。不过这也意味着腾讯视频可能已经摸索到投入和健康增长的平衡点。
去年四季度,国内视频平台上比较热门的电视剧,都来自腾讯投资的阅文集团和新丽传媒。考虑到腾讯视频上的很多作品,都来自腾讯旗下子公司的版权作品改编,这部分合作越紧密,才越能发挥腾讯在内容领域的长期积累优势。
微视方面的增长数据同样出色。四季度微视的日活跃用户数环比增长80%,日均视频上传量环比增长70%。
微视在去年底的拉新效果明显,主要得益于微信向其开放了朋友圈30秒短视频的权限。
PCG内部有三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腾讯视频的成本,一个是微视的增长,还有一个是信息流的重生。
目前来看,任宇昕已经解决掉一个,还剩下两个。
微信更加看重活跃度
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总数已经接近12亿,单季增长已经从2018年底的3000万,降低到去年底的1000万,基本上已经覆盖所有智能手机用户。
强如微信,也必然会面临用户量见顶的时刻。考虑到腾讯在过往财报中,对披露数据和维度进行过多次调整,未来腾讯在财报中弱化微信账户数,强化产品的用户活跃度和平台上的数据流量,有很大可能。
实际上,在这份年报中,已经有相关陈述铺垫,原话如下:“微信及WeChat持续保持高水平的用户活跃度,活跃用户数及用户使用时长都进一步提升,2019年第四季日均消息数同比增长15%。”
小程序方面,数据依然在快速增长。在1月份的微信公开课上,腾讯公布的小程序日活跃用户为3亿。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微信小程序的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过一倍,交易总额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
作为腾讯to B业务的重要工具,小程序过去一年都在聚焦扩展使用场景,腾讯在说服更多企业成为小程序的用户。
微信还持续在微信钱包的九宫格内推广垂直行业的小程序,比如“医疗健康”会跳转至腾讯健康小程序,“保险服务”会跳转至微保小程序。
截至今年2月份,腾讯已经在深圳和福州两大城市测试智慧零售小程序,这是一款类似于小程序分发平台的小程序,会根据地理位置,向用户推荐附近的商铺小程序。
腾讯计划在今年内向更多城市推广这一小程序,它将给众多中小企业客户带来优质流量。
广告重整旗鼓
2019年5月,经过整合的腾讯广告正式对外亮相。
由于四季度有双十一大促活动,是电商促销活动旺季,加上微信(朋友圈及小程序)广告库存及曝光量的增加,推动腾讯社交广告收入快速增长,同比增速达到33%。
在品牌广告层面,因为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部分热播剧集延迟播出,导致以腾讯视频和腾讯新闻为主的媒体平台广告收入明显下跌,全年降幅达到15%。
微信朋友圈广告位在2019年初从两条增加到三条,并且在年底开始测试第四条,目前保持着一年开放一条的节奏。对于腾讯广告来说,这是每年能够稳定增加的收入增量。
不好的消息是,腾讯投入巨资续约的NBA版权,接连遭遇打击,下半年因为NBA联盟从业者的不当政治言论,导致这项比赛的节目数量和广告内容明显减少,直接导致媒体广告业务陷入低迷。
由于一季度历来是品牌广告淡季,可以预计的是,这部分收入在下个季度依然面临考验。
目前,腾讯广告的收入集中来源于电商、教育和游戏等行业的客户。
这些客户比较重视广告的营收转化能力,而腾讯针对性地将自家广告平台和支付平台进行了整合,具备将广告展示转化为交易的能力,这方面未来对广告客户有比较强的吸引力。
企业服务即将迎接挑战
金融科技业务的表现依旧稳定,虽然对外声音不大,但线下还是稳扎稳打。
四季度腾讯的商业支付交易笔数超过10亿,月活跃账户超过8亿,月活跃商户超过5000万。
在线下交易环节,微信支付过去一年依然保持领先,无论是线下场景数量,还是交易笔数都有长足进步。
阿里巴巴在今年1月份做出调整,将负责本地生活服务场景的饿了么划归给蚂蚁金服CEO胡晓明,也是为了应对微信支付在线下的攻城略地。
2019年腾讯云收入超过170亿元人民币,付费客户超过100万。随着腾讯持续优化供应链和扩大业务规模,腾讯云的毛利率有所改善。未来腾讯云的市场扩展目标,将集中在互联网服务、旅游、民生服务和工业等垂直领域。
新冠病毒让腾讯云部分项目的落地实施有所延迟,短期内将对腾讯云收入造成负面影响。不过从长期来看,企业上云的进展不可逆转,远程办公与协作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对腾讯云来说是利好。
虽然腾讯会议2019年12月才推出,相关运营数据不属于年报披露范围,但腾讯还是在财报中公开了腾讯会议的最新数据,这款产品上线两个月后,日活跃账户数已经超过1000万。
不过,2020年一季度因为疫情影响,大量行业的线下交易场景被关闭,影响面波及很广,大部分企业都受到严重影响,会间接影响腾讯企业服务的收入。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