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潮商 门户 投资热点 查看内容

市值一度94亿美元,如今2000万卖身:聪明人是如何失败的?

2018-11-24 11: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9| 评论: 0|原作者: admin

摘要: 提示:点击上方"潮商"关注我们 来源l 创业智库(ID:cyzk88) 作者l 唐一 大家还记得人人网吗? 它曾是中国最火的社交平台之一,2011年在美国上市,口号是“中国Facebook”,市值一度高达94亿美元。 11月14日 ...

提示点击上方"潮商"关注我们


来源 l 创业智库(ID:cyzk88)

作者  l 唐一



大家还记得人人网吗?


它曾是中国最火的社交平台之一,2011年在美国上市,口号是“中国Facebook”,市值一度高达94亿美元。


11月14日,人人公司宣布,人人网社交平台业务相关资产,以2000万美元的现金对价出售予北京多牛互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从市值94亿美元到2000万美元出手,资产价值缩水超过99%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追本溯源,这一切都离不开人人网背后的男人——陈一舟。



大家都知道,360创始人周鸿祎一向天不怕地不怕,从没服过谁,他却说过一句话:


“论湖北的聪明人,陈一舟排第一,雷军第二,我第三。”


不仅周鸿祎,不少业内人士也说过陈一舟聪明,钛媒体曾有一篇文章就说:


“陈一舟身上有着多个标签,但最大的特质就是聪明。


但在商场上,太聪明有时候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聪明人总喜欢走捷径,既然有些事情,看上去能用聪明才智解决,为什么还要吃苦?


正如《砺石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所言:


“人人网的陈一舟是个聪明人,没有错过任何的市场热点,但聪明的人容易成为机会主义者,而缺乏笨人对战略的定力。


或许,这才是人人网没落的真正原因。



聪明的陈一舟

打造出“中国版Facebook”



2004年,哈佛大二学生扎克伯格在宿舍创办了Facebook,很快就轰动全美。


美团创始人王兴当时还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一看Facebook在美国这么火,13亿人口的中国,却没有一款类似的社交网站。


于是,一年之后,王兴暂停博士生涯回国,效仿Facebook成立了校内网。


校内网初上线时,只是覆盖人大、清华、北大校区,主要为在校师生所服务,但由于实名验证的特色功能,很快就吸纳了大量粉丝。


2007年,校内网已经覆盖了全国2000多家高校,拥有超过1800万在校大学生用户。


虽然比起现在微信10亿的体量有点微不足道,但放在当时的环境来看,无疑是一匹社交黑马。


然而,校园网风靡一时,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盈利模式,王兴团队很快陷入资金危机。


此时,陈一舟伸出援手,以2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校内网。


陈一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1999年回国创业,第一个项目就是线上青年社区ChinaRen。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陈一舟把ChinaRen卖给搜狐,套现一笔离场。


收购校内网,他也是看到了其中的社交潜力,在王兴团队资金短缺之际“趁低吸纳”,自己开始二次创业。


聪明的陈一舟对校内网倾注了不少心血,对业务进行了极大调整,让校内网继续壮大。


他通过提供发布日志、保存相册、音乐视频等站内外资源分享等功能,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效率。


最重要的一点,2009年,他摒弃校园概念,把校内网改成“人人网”。



据一个人人公司前员工透露,校内网之前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用户,但陈一舟觉得这些学生消费能力低,想吸纳更多的用户,于是把“校内”改成“人人”。


在那时,陈一舟并不觉得这一举动有啥不妥,短期的市场反馈也证明了他的观点。


人人网的用户对象从最初的大学生群体延伸到白领等更广阔的群体后,用户量爆炸式增长。


截止2011年3月31日,在赴美上市前夕,人人网已经拥有1.17亿活跃用户。


在美国上市之后,人人网的市值一度冲至94亿美元,力压网易、新浪,仅次于百度,是市值第二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那时候,人人网就是大家最爱的网站之一,不少人在上面找回了自己久未联系的同学、在上面认识了不少新朋友。


这时候,大家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说:


“人人网,就是中国版的‘Facebook’。”



危机来了

聪明的陈一舟是怎么做的?



在对人人网的一片赞誉中,只有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泼了一碰冷水,他说:


“把人人公司包装成中国的Facebook,只能说,概念上是像的,但不是Facebook。而且,中国公司的管理团队、资本结构等各方面都不是最优秀的,会有很多问题。”


张朝阳的话一语成谶,人人网上市前的2010年,运营利润还有570万美元,但在2011年,公司运营亏损3020万美元。


到了2012年,亏损更是扩大到9170万美元。


那时候,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人人网还是PC端的产物,移动端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快速兴起。


从“校内”到“人人”的弊端也在展现,随着老一批校园用户的相继毕业,人人网也慢慢走到失宠的边缘。


面对困境,陈一舟和他的人人网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


人人网未来该何去何从?


在这之前,马云、马化腾也面临过类似的困难: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阿里摇摇欲坠,剩下的钱只能活半年,马云决定开源节流,全面裁员,“跪着熬过了第一个冬天”;


QQ刚创立时(那时还叫OICQ),没啥用户,根本没人聊天,为了能让社区显得热闹点,马化腾就换上一个女生头像,假装女生陪聊,一聊就是一夜;


后来QQ资金不足,马化腾每天睁眼就要为钱发愁,东奔西走到处筹钱,最后终于拿到融资,腾讯才活下来。


这些胜利,都是通过坚守熬出来的。无论是马云还是马化腾,都在其中流过了不少血与泪。


然而,当时比马云、马化腾都要风光的陈一舟,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一条更轻松、更“聪明”的道路。


既然亏钱了,那就想办法变现赚钱吧!


“广告成灾”,是用户抱怨的开始,甚至本应作为官方通知的人人小秘书账号,也成了广告集中营,让用户们更加反感。


甚至有人说,“人人小秘书是压死人人网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意识到用户活跃度下降后,人人网接入更多内容,希望以此留住用户。


然而,人人网只是增加了内容的数量,却没有把控内容的质量。


低质量的内容+泛滥成灾的广告,使用户流失得更严重了。


一边是广告+低质量内容,一边是核心用户大学生们纷纷流失,双重夹击下,人人网的用户粘性持续降低。



疯狂转型的人人网

最后走向了没落



为了拯救颓势,陈一舟带领着人人网开始疯狂转型。


游戏:


一开始,陈一舟把精力放在了游戏板块,2012年,人人的游戏板块收入已经超过广告收入。


但在当年年末,人人游戏经历了在App Store刷榜被下架的丑闻,便开始持续下滑,连续两年同比下降幅度都在50% 。


互联网金融:


2014年,人人把业务重心转移到互联网金融,相继推出了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人人分期”以及网贷理财平台“人人理财”。


陈一舟对此信心满满: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人公司的主要用户群大学生的力量。”


然而,事实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人人金融的财务数据极为难看。


2015年人人公司的净营收为4110万美元,同比下滑11.9%;净亏损为2.201亿美元,达到营收的5.35倍。


2016年人人公司的净营收为6340万美元,净亏损为1.854亿美元。


直播:


到了2016年,直播平台开始“千播大战”,陈一舟再次看到了希望,在第二季度正式启动直播业务(人人直播)。


陈一舟觉得,人人公司本来就有社交属性,布局直播业务是最佳选择。


为此,他不仅在首页推送热门直播,还拿出价值300万的人人股票奖励优秀主播。


陈一舟的赌注貌似下对了,到了2016年第三季度,人人公司的广告和互联网增值服务完成了31%的大幅增长。


问题是,在直播风口过去后,一切又被打回原形,在直播寒冬中,大部分资源往头部平台靠拢,中小平台纷纷倒闭。


人人公司虽然还没倒下,但日子也不好过。


从易观千帆的数据来看,人人直播的月活跃用户在2017年2月达到110万人,但到2018年1月却暴跌到18.62万人。


之后,人人公司又进军二手车、区块链等业务。


现在,打开App Store,人人网旗下已有人人分期、人人理财、豪车分期、人人畅达汽车、人人看点、人人超模等13款应用,涉及互联网金融、二手车销售、社交游戏等多个领域。


在人人网APP下方评论区,有用户发问:


“现在的人人,到底是做什么的?”



想做成一家公司

需要对战略的定力



陈一舟,毫无疑问是一个聪明人。


同乡周鸿祎曾说:


“湖北第一聪明的当属陈一舟,雷军第二,我第三。”


陈一舟多次投资国外公司,获得了丰厚收益;投资国内的唯品会、艺龙等公司,也获得了4倍收益。


带领人人公司频频转型,其实也是“聪明人”的做法:前面有障碍,为什么要努力翻过去,换一条路就好了。


只是,这种聪明,放在资本市场能成为一个顶尖的投资人,但在商场,想要做成一家企业,需要对战略的定力。


微博和人人网的经历很像:同样做社交,同样经历大幅度下跌,一度濒临死亡。


但微博并没有放弃自己社交的定位,而是在这个业务的基础上,努力寻找突破的方向。


最后,微博把目光聚焦在年轻群体和三四线城市用户上,最后靠着这批人,贡献了平台月活量的80% 。


微博熬了下来,人人网却没有,因为陈一舟并不打算熬,他在采访中直言:


“人人翻盘是场打不赢的仗。”



或许在聪明人眼里,一场胜率只有10%的仗是不用打的,但如果这场仗关乎未来的战略,哪怕只有10%胜利的可能,也一定要打下去!


在这方面,马云就提供了一个例子。


当时,马云力排众议,决心开发阿里云,并要求新成立的阿里金融必须要用阿里云的产品。


但是,当时阿里云刚开发不久,研发技术大,上线后数据非常不稳定。


当时阿里金融总裁胡晓明跑去问马云:“能不能放过我一马?”


马云干脆地回答:“不行,云计算是未来。”


当时的阿里云,连续7年亏损,没有为集团赚回一分钱,每年的内部评分都在倒数。


阿里云占据着大量资源,却迟迟做不出成绩,让阿里内部也非常不满。


最后,马云站出来表态:“我每年给阿里云投10亿,投10年,做不出来再说!”


就这样咬牙坚持,阿里云终于成功,仅仅一个飞天数据中心,就可以实现每秒32.5万笔交易的峰值,每秒25.6万笔支付峰值。


也正因为除此,阿里的“双十一”才有实现的可能,否则一秒数十万的订单,哪家网络能支持住?



和马云比起来,陈一舟实在“太聪明”了,


36氪有一篇文章如此评价他:


“陈一舟太聪明,看得到一个又一个的新机会,他很少在低迷的业务里面苦熬,一旦业务陷入低谷,就立即抽身,把之前的业务一笔勾销。”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跌跌撞撞,虽然做出了一些成就,但和大家曾经的期待,已经相差太远。


如果当时聚力社交,凭借人人网的底子,人人是否能如微博一样翻身?


可惜,现在我们已经不知道了。


在商场,需要能追上风口的聪明人,更需要能够坚守风口,咬牙坚持的“笨人”。


聪明人也会失败,笨人也会成功。要做成一家好公司,还是要看对战略的定力。


毕竟,这个世界不缺聪明人,只缺能对一件事情全情投入、始终如一的笨人。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潮 商 ∣ 走遍天下 · 根在潮汕

文化的境界  ·  财富的智慧


长按二维码关注“潮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国人文栏目组 版权所有

GMT+8, 2025-5-6 06:32 , Processed in 0.0373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