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潮商"关注我们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米宅米宅 作者 | 葫芦娃 5月16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在做最后修改,出台在即。 5月24日,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立法会质询时表明,大湾区规划即将发布。 风从东南起! 1 粤港澳大湾区是珠三角城市群的2.0版本,是国家战略级版本。 所谓的粤港澳大湾区,就是珠江口两岸的“9+2”城市群。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再加上深圳、广州、珠海、中山、惠州、东莞、肇庆、江门、佛山这9个广东省内城市。 乍眼一看,怎么这么熟悉? 仔细一看,这特么不就是珠三角城市群么!不就是换汤不换药的换了个壳,这就准备收割我们了? 的确,粤港澳大湾区的初代版本就是珠三角城市群。在过去的几年间,这个城市群塑造了一个经济奇迹—— 他们用不足1%的国土面积,不足5%的人口总量,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3%! 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两大问题。 第一,珠江口东西岸的经济进化极端不平衡。 珠江口东岸的东岸,在早期背靠香港,承接香港的产业转移,中期深圳主导产业升级和转型,直至现在整个珠江口东岸形成了以深圳和香港为中心的完整产业链。整体指标上不仅总量大,增速快,而且产业互补,融为整体。 但珠江口的西岸,因为伶仃洋的茫茫阻隔,在早期无法享受香港产业转移的利好,而毗邻的澳门产业又以博彩、旅游为绝对主导,无法形成辐射红利。所以肇庆、江门、中山这些城市,在起步上就晚了一步。而中期深圳转型后,再次因为交通和距离区隔的原因,无法融入以深圳为核心的产业圈中。 最终,导致了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珠江口东西岸两侧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极端不平衡,或者说是粤西拖了后腿。 第二,港澳与内地的经济有割裂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协同。 原因有很多,好听点的原因有经济制度的不统一,也有当时的基建水平太差,没有交通互联,支撑不起来协同发展。 但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 “过去,你太穷” 79年深圳特区成立,深圳号称5万人,结果一大半都逃到了香港,因为当时香港的经济规模是深圳的600倍。 港珠澳大桥早在1983年就有提议,但是香港对这件事儿始终缺乏积极性,究其原因还是修桥对于香港的意义在哪里?内地这么穷,修了桥,这群穷鬼不是又要跑到香港来了。 在过去一旦全面对接,香港能否反哺起整个珠三角大区域的经济尚是未知数,但内地的人和公司大概率会一窝蜂的扎进香港的怀抱。 是否协同不知道,但肯定会有逃离! 在过去,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协同是市场行为,或者说是成本倒逼行为。 香港产业成本高,就向深圳转移,深圳崛起;深圳经济转型,产业成本高,就向东莞、惠州转移,东莞成为制造业中心…… 因为是市场行为,导致产业转移和经济协同一旦遇到成本更高的限制阻隔,就会立即停止,比如伶仃洋和珠江口就区隔了粤西。 因为是市场行为,导致一旦经济差和落差感出现,也会戛然而止,比如香港自我封闭。 于是,珠三角城市群的瓶颈就出现了。 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打破市场行为的瓶颈! 2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行为,是一带一路的前沿阵地,中国经济和产业升级的桥头堡!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就是,跻身全球四大湾区,并位于前列。 从目前的经济指标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在面积、人口、GDP规模/增速、旅客吞吐量、港口吞吐量上处于领先优势,但产业结构、人均GDP、创新能力上还有较大差距。 上面谈到,市场行为导致的桎梏和瓶颈已经出现,下面该国家战略出手了! 一、粤东粤西缺乏交通互联?修桥! 过去的东西互通的唯一通道就是虎门大桥。从珠海、中山到深圳需要北上绕行东莞和广州,几乎每天都在拥堵。 现在跨伶仃洋上有四座大桥在施工——虎门二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
二、城市间缺乏经济协作?产业定位互补!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定位▼
未来的大湾区将拥有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香港)、一个世界级的高科技中心(深圳)、四个世界级的生产基地(东莞、惠州、佛山、中山)、一个世界级的教育中心(五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和世界级的物流和运输枢纽(世界物流量最大的湾区,三个世界排名前15的港口、一个世界货运排名第一兼国际客运连接度世界前三的机场)。 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大交通体系、产业定位互补体系和政策协同体系,凝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一个要拿到国际上跟纽约、东京、旧金山“刚正面”的国家战略。 3 关键的来了! 普通人如何参与到这场国家战略级别的红利中去?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各板块的房价分布图▼ 通过这张房价分布图上能明显看出两个趋势—— 第一,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均价不算过高。 广州南沙、佛山、东莞凤岗、松山湖基本上属于2字头,惠州中山均价在1.6万上下,珠海斗门也就是1万5,金湾在2字头徘徊,至于江门和肇庆房价不过万。 对比环杭州的2万,环沪的1.8-2万,以及长三角各种不靠谱的三四线城市均已达1.8万的价格来说,大湾区目前的房价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导致大湾区有这个价格优势的最主要原因就是—— 珠三角地区是最早有调控压顶的区域,早在2015年就已经有限购压顶! 所以,深圳、珠海、广州这三大龙头城市的行情熄火最早,也就间接导致了其周边的东莞、惠州、中山等城市也随之哑火,目前的珠三角地区行情整体趋冷。 这些城市错过了2016/2017年的两年大行情,与之相对应的是长三角、京津冀、中部省会城市在这两年中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集中暴涨了一波。 两者对比之下,大湾区城市的价格优势凸显。 第二,粤西的价格远低于粤东。 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上文所说的经济和产业的落后,而经济和产业落后的原因又是因为交通距离和区位限制。 最终出现了,粤西的江门和肇庆房价不过万,甚至珠海西区的斗门和金湾与东南的横琴和香洲还有2万以上的单价差。 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片区价格和区域特质,从两个角度为大湾区的置业进行初步排序(仅代表葫芦娃个人观点)—— 投资价值角度(价差关系、交通辐射、城市价值、限购政策): 深圳>惠州、中山、珠海≥广州、东莞>佛山、肇庆、江门…… 首先深圳作为龙头城市和核心城市,价值最大,但门槛也最高; 其次,惠州(惠阳)未来将是深圳的卫星睡城,有轨交加持,与深圳有3万以上价差,而且不限购;中山有深中通道加持,与前海有5万以上价差,但因为是公路交通,效率略低于惠阳; 尔后,珠海作为核心城市之一,斗门和金湾1字头的均价,与香洲和横琴比2万以上价差,相对有价格优势; 最后,广州南沙很有价值,但限购门槛较高;东莞有产业和远期轨交支撑,但价格略高。 居住价值角度(养老、环境): 珠海>惠州>深圳>广州>佛山、肇庆、东莞…… 珠海将连通澳门是未来大湾区的旅游休闲度假中心,长期以来又是旅游城市,整体的基础配套较好,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最好; 惠州大亚湾海水质量媲美海南,连续多年保持宜居城市头衔,未来又有轨交加持; 深圳的城市基础配套、城市管理水平以及空气质量等综合质素较好。 综合以上两大角度,我认为目前比较有价值的城市和片区有—— 深圳、珠海(斗门)、中山(翠亨、火炬)、惠州(惠阳、大亚湾) 深圳综合价值排名第一;珠海既能度假养老,又具备投资价值;惠阳有轨交辐射不限购,大亚湾是距离深圳最近的分时度假区,海水媲美海南;中山价差大,有深中利好。 4 最后,有两句话送给大家。 第一,大湾区是目前价值最高的区域,或许没有之一。 从未来规划角度看,这是国家战略;从产业支撑角度看,这里有中国最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最优质的产业基础;从房价和市场角度看,这里因为被打压的最早,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第二,大湾区要学会拥抱负面,要有抄底思维。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需要数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发展,这是一个中长期投资。 站位长线投资的基础上,要学会抄底,因为毕竟在大湾区巨大的规划红利冲击下,时间足以抹平绝大多数的劣势,低总价和低单价的项目反而拥有更大的溢价空间。 另外从短期来看,当大湾区规划出台后,绝大多数的客户因为门槛的限制,反而更容易集中涌入那些低单价和低总价的项目。 甚至,在我看来,大家可以在上面的推荐城市和区域里,从大房企开发的价格最低的项目看起。 第三,窗口期很短。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近期可能会出台,一旦规划出台,市场有极大的概率会上行。与此同时,大概率会出现限购加码。 窗口期很短,甚至不足2个月。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开篇文章,从基本面上还原一个真实的大湾区市场。 潮 商 ∣ 走遍天下 · 根在潮汕 文化的境界 · 财富的智慧 长按二维码关注“潮商” |
GMT+8, 2025-4-11 18:40 , Processed in 0.05013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