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潮商"关注我们 作者:正解局 本文授权转载自:正解局(微信ID:zhengjieclub) 6月12日,“特金会”如期举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特朗普与金正恩会晤所在地——新加坡,也因此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人口不到600万,面积仅719平方公里……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前,新加坡,这个弹丸之地,确实显得“微不足道”。 但要知道,早在40年前,中国就拜师,心悦诚服地向新加坡学习。 时至今日,新加坡还值得中国学习吗? 1 中国拜新加坡为师,还要从1978年说起。 当年11月,总设计师访问新加坡,对新加坡赞不绝口。 (总设计师访问新加坡) 新加坡,确实有值得夸耀的资本。 1965年,新加坡刚刚从马来西亚独立,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失业率高企,一度被认为“走投无路”。 短短10余年,新加坡迅速崛起,GDP增长了6倍,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访问期间,总设计师与李光耀,单独闭门谈了3个小时。 此后,总设计师多次谈到要向新加坡学习。1992年,南巡时,总设计师再次提到要向新加坡学习:“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 新加坡发展之初的境地,与当时的中国颇为相似。更重要的是,新加坡七成是华人,与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经验更值得借鉴。 自此,中国掀起了学习新加坡的热潮。 2 问题来了,中国向新加坡学了些什么呢? 比如,开发园区。 遍布中国各地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各类开发园区,学习的就是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区。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1994年,中新合作成立了苏州工业园,成为中国学习新加坡开发园区模式的典范之作。 比如,国企改革。 新加坡有一个很牛的企业,叫淡马锡。 淡马锡参股了500多家公司,涉足交通、金融、通讯、地产、能源等重要领域,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 淡马锡证明了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像私营企业一样富有效率,被誉为国有资本运营的典范,也为中国国企改革提供了榜样。 从政企分开,到现代企业制度,再到央企合并重组……20年来,中国国企改革,就是以新加坡“淡马锡”为目标。 比如,住房公积金。 1991年,上海率先在全国建立起住房公积金制度。 要知道,早在1955年,新加坡就建立了中央公积金制度。今天,这项制度已经成为一项中国的基本制度,惠及千千万万的购房者。 此外,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廉政建设、领导干部绩效制度等方面,中国也一直在学习新加坡。 3 今天,中国这个学生,早已今非昔比。 GDP已是新加坡的40余倍,在某些方面,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中国,还需要向新加坡学习吗? 当然需要!局长(zhengjieclub)认为,新加坡还有四个方面,值得中国学习。 一是创新。 新加坡的创新能力,亚洲第一。 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竞争力报告》,新加坡连续5年,获得亚洲经济体综合竞争力第一。 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国英士国际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新加坡雄踞亚洲第一,世界第七。 新加坡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早在1991年,新加坡就成立了科技局,并制定了国家科技发展计划,每隔五年拨款给研发和创新领域。
看着不多,要知道,2016年,新加坡的GDP,也不过4000多亿新币。如此高的份额和增长率,为新加坡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教育。 新加坡教育的厉害之处在于,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先看基础教育。 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2015年全球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排名,新加坡位居第一。 (全球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排名 图片来源:OECD报告) 在素有“教育界的世界杯”之誉的PISA测试中,新加坡学生力压中国学生,包揽科学、阅读、数学三项第一。 (2015年PISA测试排名 ) 再看高等教育。 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居亚洲第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紧随其后,位列亚洲第二。 2018年US New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同样位列亚洲第一、第二。 人口不到北京的三分之一,却拥有两所世界顶尖的大学,让人惊叹。 三是清廉。 新加坡是亚洲最清廉的国家。 国际组织“透明国际”公布最新的廉洁排行榜,新加坡蝉联亚洲最清廉的国家,位列全球第六。 香港政治与经济风险咨询机构,将新加坡列为亚洲最清廉的国家;世界正义工程组织发布的最新法治指数,也把新加坡列为全球第四大清廉国家,排名亚洲第一。 四是住房。 新加坡人口密度高达7697人/平方公里,全球第一。就是在这样拥挤的国土上,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90%的人拥有住房、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米,年轻人进入社会2-3年内就可以买套房。 这一成就,得益于“组屋”制度。新加坡政府依托强大的财力,建设商品房,低价出租或出售给居民,保障了80%居民的住房需求。 (建于1990年代初期的组屋区) 其实,中国现在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学习的便是新加坡的“组屋”。 可惜的是,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不但覆盖率不高,甚至成为了某些人以权谋私的温床。 另一方面,中国大城市的房价,一飞冲天。 4 有人会说,新加坡“小国寡民”,情况远没有中国复杂,经验不能适用于中国。 局长想说的是,虽然新中两国,各有特殊,但须知,学习不是模仿,更不是照搬全抄,而是经过取舍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加坡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对国民住房的关切,打造清廉政府的决心与成就,都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特别是,创新、教育、清廉、住房,益于民生,关乎国计,更构成了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新加坡,小国不小。 以小为师,大者恒大。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潮 商 ∣ 走遍天下 · 根在潮汕 文化的境界 · 财富的智慧 长按二维码关注“潮商” |
GMT+8, 2025-4-18 23:48 , Processed in 0.0309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