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政府门户网站嘉宾访谈栏目邀请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翁晓阳同志做客访谈室。访谈的主题是“聚焦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全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回复网友提出的问题,一起来看看小编筛选的部分内容把! 01、网名为“流萤”的网友想了解一下,我市目前共有工业企业多少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多少家?规上工业在促进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的贡献比例。 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2.05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24家。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091.70亿元,占GDP比重40.0%。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564.41亿元,占GDP比重41.0%,增长20.5%,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5.9%,拉动GDP7.96个百分点(全市GDP增长1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7.95亿元,占GDP比重26.0%,增长25.5%,在全省排名第8。 02、优化提升“4+4”八大重点产业有什么举措。 采取的措施主要是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优化提升“4+4”重点产业,构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能级。一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印刷包装等产业链企业进入专业园区,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打造4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二是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4大战略新兴产业,建设5G产业园区和省数据中心集聚区“粤东数谷”,推动5G产业平台和应用项目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研发设计、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商贸物流、跨境电商、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三是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汕大、广以等高校为依托,以省实验室、P3实验室等为载体,建立完善产学研政金相结合的创新体制机制,发挥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创业基金等带动作用,扩大银税互动受惠面,不断提升8万多家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03、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汕头将规划建设省级“大园区”,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部署,支持在湛江、珠海—江门、汕头等区域规划建设3个大型产业园区。 汕头紧抓契机,在去年谋划建设“3+8+N”重大产业平台的基础上,规划面积约398平方公里的“广东汕头临港大型工业园”,南起田心湾,北至澄饶联围,聚焦“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四大要素,发挥临海临港优势,依托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布局,整合三个国家级功能平台和市域内重点产业载体,打造“粤东新能极,汕头活力湾”。重点推进面积约76平方公里的六合核心区,着力构建以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为主导,以智能产业为特色,高质量发展的“3+1”现代产业体系。相信“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将极大破解长期以来汕头产业空间严重不足的发展瓶颈,成为汕头未来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落地的重要载体。 04、“大园区”将重点推进六合核心区,不知具体是如何谋划的,目前进展的情况怎样? 在我们的规划中,六合核心区将聚力保障“生产”要素产业化、集群化,着力构建以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为主导、以智能产业为特色的“3+1”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新材料产业成型壮大,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工程塑料、可降解塑料。引导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推进生物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医疗服务。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延伸发展。加快5G 产业、智能终端制造、高端电子元器件。培育智能产业加速发展,推进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产业、智慧城市服务。 坚持“突出特色、集中布局、有序兼容”安排产业空间布局。岭海莱芜产城共生发展片重点形成以智能产业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六合围南产城共生发展片主要谋划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六合围北产城共生发展片积极布局以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澄饶联围产城共生发展片为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智能产业的规模拓展和转型升级预留空间。 05、如何来开发“六合核心区”,有计划么? 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六合核心区的分期开发计划。 到2025年(一期),起步区(即六合围南产城共生发展片)基本建设完成,实现开发面积达16 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1000 亿元。重点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标准厂房、孵化器、人才及专家公寓、商务酒店、配套商业、绿地公园等设施,集聚一批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与智能产业等示范性项目,初步起到龙头引领作用。 到2030年(二期),六合围北与岭海莱芜产城共生发展片基本建设完成,开发面积近50 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2600 亿元,产业用地单位绩效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形成1-2 个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有前景、有活力的未来产业不断涌现,配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生态自然环境明显改善,“产城融合”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初见成效。 展望2035年(三期),开发面积覆盖六合核心区76 平方公里,澄饶联围产城共生发展片基本建设完成。持续推动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产业集群向千亿级迈进,综合经济实力、创新发展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工业总产值力争达5700 亿元。基本建成区域带动力强、产业特色鲜明、创新人群活跃、人居环境美好的新一代产业园区。 目前,六合核心区已启动征地收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前期工作。今年计划征收用地6000亩,已完成村民代表会决策程序,部分主干道启动建设。在建拟建在谈重点产业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167.63亿元。其中立讯精密、优必选等项目正加快建设,SK聚酯新材料等项目已落地,宝能动力电池等项目正进一步商谈。 06、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较好,请问市工信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四)着力加快项目招引落地 一是坚持“一把手”招商,强化深汕深度协作,加快招引一批质效好、带动强、业态新的现代产业项目落地,今年来,立讯精密、南瑞鲁能、青岛武晓、华芯智造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汕头;中电科、科大讯飞、中大超算中心项目正加紧洽谈中。二是优化实施分级跟踪服务,“一企一策”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展。1-6月,全市62个重点产业项目实际完成投资投资42.26亿元,完成进度62.7%,快于时间进度12.7个百分点。其中,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进度的83.6%,快于时间进度33.6个百分点。 07、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市工信局打算如何推进解决? 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实现精准施策,我们将在以下6方面下功夫,全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解决产业竞争力问题。加快广东汕头临港大型工业园规划建设,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加快招商引资,加快与中国电科、国药集团对接联系,全力推进已签约华芯智造、SK环保材料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培育提升“4+4”重点产业,超前谋划智能机器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未来产业,快速形成上下游配套,带动形成协同发展的高端产业集群。 二是实施数字经济新高地工程,解决新旧动能转换问题。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5G产业园和“粤东数谷”建设,大力发展5G产业,全力推动科大讯飞、中大超算中心等项目在汕落地应用。开展玩具、服装等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形成3个产业集群标杆,创建省级数字创意产业园。建成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持续推进“政产研·智助强企”,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和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同时,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清洁生产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固废综合利用基地,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三是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工程,解决产业整体规模问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出台实施促进产业倍增发展政策,加快品牌培育和人才引进,鼓励重点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展并购重组,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推进重点产业、企业、园区倍增发展。争取用3-5年时间,形成4+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和一批每平方公里产值超100亿元示范特色园区,培育10+超100亿、50+超50亿、100+超10亿的行业龙头企业。 四是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工程,解决产业发展后劲问题。紧盯“十四五”规划总投资977亿元的247个重点工业项目和总投资1715亿元的41个现代产业园项目,持续滚动摸查储备一批新增工业项目,进一步优化实施分级跟踪服务制度,集中解决大项目用地问题,通过“三旧改造”盘活闲置、废弃和低效用地,优先支持“零用地”项目,推动集聚集约,加快形成有效投资,带动形成产业规模。 五是实施高质量发展评价工程,解决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全面推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提升数据采集准确率,确保综合评价公平性、公正性。强化结果应用,推动制订用地、水电、财税、融资、招商等依托评价结果的差别化政策体系,既坚持正向激励,引导企业调结构、抓创新、降成本、增产值,又突出反向倒逼,敦促传统行业通过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科技赋值等不同路径,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和产业链集聚。 六是实施提升服务质量效率工程,解决产业发展环境问题。持续实施市领导挂钩联系企业、“政企直通车”制度,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进一步完善诉求解决机制。重点推进四个“工信+”,“工信+金融”,汇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惠企产品,搭建金融服务对接平台。与工信部服务中心、深交所开展深度合作,搭建企业上市精准培育平台。“工信+人才”,探索与汕头百城招聘合作建立“名企硕博士招聘专栏”,集中推送汕头重点企业高端人才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工信+空间”,探索与专业机构平台合作,汇集闲置地块、厂房、仓库等空间资源信息和企业有效需求,搭建对接服务平台。“工信+供应链”,基于生产服务业配套,打通并整合供应链上下游,推动建设优势产业供应链选品中心,构建产业数字化供应链平台。 来源: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城视汕头 |
GMT+8, 2025-4-20 04:43 , Processed in 0.0284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