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显真情 ——追记庄世平先生两三事 林枫林 认识庄老,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之事。那时“文革”结束了,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家乡。在省城,放假时我经常走访一位前辈亲戚,他刚从“牛棚”出来不久,喜欢讲过去的人和事,提到最多的是庄世平这一名字。三十年代初始,他和庄世平都是热血青年,在家乡、在南洋,一起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并肩奋斗十多年,庄世平既满腹经纶而又谦卑处世,简直是一传奇式人物。多年后,我在香港终于见到了久仰的庄老,而且,自此之后,我有幸经常近距离地接触到庄老。 庄世平先生 庄老有六个儿女,他从不利用自己的关系为他们谋求一官半职,他鼓励他们回国求学,服务祖国。他们全部过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其中一个儿子后来回到香港,当上职业司机。这一切,在香港传为佳话。 庄老对自己、对亲属严格要求,而对其他香港市民,他只要认为是正当的,他总是倾力相助。十多年来,耳闻目睹,难以尽书。90年代初期,内地一桩涉外经济大案,引起了庄老的重视,以银行家的视野,认为这反映我国金融秩序的混乱和金融法规的漏洞,可能还与金融界的腐败有关。为了维护南洋商业银行及港人在内地投资权益,他以八十多岁高龄致函国家领导人,专程前往北京,约见有关部门负责人,力陈利弊。记得那一次,庄老谈到激动处,动情地说:希望北京的领导多抽出时间到基层走走,现在老百姓是怎么批评我们社会呢?白天走路都要打着灯笼!我们要做工作要检讨,要纠正不正之风,才能得民心。这真真正正体现了一个老爱国者对国家的爱护,正所谓爱之深、痛之切。我看在眼里,不禁想起:改革开放之初,庄老陪同不少知名人士及访问团赴内地考察,一些人见到内地滋生一些腐败现象,向庄老投诉,我见庄老总是耐心地解释,要大家相信国家及政府。 庄世平先生在少数民族地区 那时候,庄老已觉察到内地一些不正之风,他不时提出批评,他出门时,轻车简从,绝不让接待单位铺张浪费,曾听他批评内地的地方领导,吃饭时要开洋酒,重辄就是数千元一瓶,你们这是在吞金子,我却啃不下去。 九十年代中期,我陪同他老人家赴京公干。在机上有飞机餐供应,他抵达后,就不再用餐。接待单位认为他是来自香港的银行家,要安排住宿五星级酒店,但他宁愿住在早年北京市政府迎宾馆改装的酒店,为的是省钱及工作方便。在酒店用餐时,也是简单的两菜一汤,碰上柯华、邹瑜这些原任中央部委领导的老朋友来探望他,亦不例外。那一天下午,他突然跟我说:今晚要加菜了。我即时找来饭店的宴会经理,庄老告诉他,今晚给我来两碗汤丸。原来,这一天是农历冬至。在香港人眼中,冬至大过年。 1956年秋,庄世平先生和香港各界同胞应邀到延安参观学习 庄老作古了,一家传媒老总郭一鸣先生特意约我一同到灵堂给庄老鞠了躬,并忆述当年首次见庄老的往事。那是1996年,在香港一家报馆任职记者的郭先生首次置业,希望向南洋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我在电话中向庄老提起此事,庄老即安排下班时间之后,要我陪同郭前往银行面谈。事隔多年,要不是郭的提醒,我已经忘记当时细节。他说,我没想到当时是庄老自己亲自接见我,当时庄老详细地问了楼宇及郭的收入情况,又亲自拿出计算器,计算了息率及供款的细节。末了,他叫郭货比三家,再作决定,打工仔,分毫都赚得辛苦,能省就省。“我真想不到,一位我敬仰的大人物,为了我们这些小市民的小事,这样认真,花了这么宝贵的时间,尽管生意没有做成,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件事。” 庄老不老,这是庄老的名言。他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但从不服老。他每天看电视、阅报、接触各方各面的人,出席各种各样的活动。因而思维敏捷,头脑清醒,心境年青。他更关心年青人。 那是1996年中,汕头市儿童手风琴队代表国家赴澳洲参加该年度国际手风琴比赛,获得佳绩,其中一位在500名选手中获第一名,凯旋回国经港,领队特向香港潮州商会会长陈伟南报喜,陈伟南又将这喜讯转告庄老,并说将在佳宁娜潮州酒家宴请这批小朋友,邀请庄老作陪。庄老听后非常高兴,但他提议,不如改个地方。他拨通了电话,预订位于中环68层高的中银大厦的宴会厅。这是中银董事用来宴请特别嘉宾的地方,非常之气派堂皇。也很少对外开放。站在四面都是落地玻璃的大厅中,大半香港尽收眼底,这天晚上,五名十岁左右的小朋友见到慕名已久的庄老,兴奋不已。 庄世平先生、陈伟南先生祝贺汕头市儿童手风琴队取得佳绩 庄老边为这些小朋友夹菜,边同小朋友们讲述祖国的历史,讲述“九七”回归的意义。他指着宴会厅横幅的四个大字——为国争光。告诉小朋友,这四个字是我和陈伟南会长特地送给你们的。你们这次取得佳绩,是中国人的光荣,值得祝贺,也希望今后漫长的人生路上,永远记住这四个字去做事去做人。他又指着窗外香港全景,告诉小朋友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我在宴会厅徘徊良久,望着这群兴高采烈的儿童及两位德高望重的前辈,陷入沉思,我知道庄老是不轻易地在这场合请客的,可知道这帮儿童在他心中的地位。 另一件记忆犹新的事是:庄老同一帮青年学生的友谊。2000年,香港一家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同学会拟前往汕头特区访问,该会会长请我协助联络当地的接待单位,言谈中,又用试探的口气跟我说,同学会拟邀庄老出任名誉顾问,因庄老在金融界的地位崇高。当时我想庄老的所有衔头,不是国际级就是国家级的,起码是全港性的。另外,他又那么忙。这么一个学生社团,庄老不一定有时间顾及。谁知,当我将这一情况报告庄老时,他非常重视,他拿起该同学会的章程,及几位主要负责人的简介,认真地一字一句地看着。跟着,他告诉我,这批人大都是各行业的中层管理者,特区建设的人才,而且,他们又肯继续学习,充实自己,我应该做他们的顾问。跟着,他拿起毛笔,铺开宣纸,为同学会题词—“英才荟萃、祖国栋梁”。 看到老人家兴致勃勃,我喜出望外。又提出要求,同学会的同学要赴汕头特区及汕头大学考察,他们知道庄老对特区及大学倾注了不少心血,想邀请庄老随团指导。他拿出笔记本查看日子,并在上面划上记号,点了点头,答应了。庄老因前列腺引起的尿频问题,乘坐巴士不方便。早已订了机位,准备乘坐飞机赴汕。我呢,随巴士出发。 2004年7月17日,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北京潮人商会在北京新闻大厦欢迎庄世平先生 三十多位硕士同学出发的那天上午,香港倾盆大雨,黑色暴雨讯号挂了几个钟头,只以一早联络好的缘故,同学们乘坐旅游巴士,按时出发。巴士离开九龙塘时,我向汕头大学林伦伦副校长查询汕头的天气,当地亦是暴雨连连,巴士开到深圳时,大雨倾盆,巴士只能以每小时30多公里的速度前进,我拨通庄老的电话,庄老你就在家休息吧。可是他老人家说:除非飞机停飞,否则,下午汕头大学见。其态度没有一点的商量余地。午后四时,旅游大巴比原定计划迟了一个钟头到达汕头大学,庄老及汕大的师生已在学术交流中心等着我们。同学们一入大厅,争相跟庄老握手,衷心感激这位经济界、金融界的前辈。林伦伦悄悄告诉我,老人家已经来了一个钟头了。 在汕头的两天活动中,庄老多次希望香港的科技人才和汕头地区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两地经济繁荣,他又建议同学们前往南澳岛考察,当地的发展大有潜力,同时,他又希望李春洪市长等汕头市的领导为这一类的交流创造条件。回港后,庄老又和这批同学茶聚,并送赠廖琪撰写的《庄世平传》,他特别强调,送这本书并非为宣传自己,希望这批在香港出生长大的年青知识分子从书中的时代背景,了解到中国的发展变化,培养爱国主义及民族观念。 庄老和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有着深厚的友谊。近年,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的有关展览在香港举行,庄老必定到场,缅怀和这些领袖交往的日子,鼓励革命家的亲属儿女。在他逝世的前几天,他出席叶剑英元帅的展览,在会上发言,一讲就是半个多钟头,之后,又用了半个钟头,走遍整个展厅,端详着每一件展品。一般人不一定知道,为了这次展览,他花费了不少心血,他多次和有关人员开会,听取报告,从展览的主题、场地布置、程序安排等等。巨细无遗,都加以关注。务求万无一失。 庄世平先生出席《为中华之崛起——周恩来青年时代》图片展 周恩来曾经说过:潮汕为革命输送两个经济人才,理论的许涤新和实践的庄世平。2005年12月,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等机构,在香港联合举办周恩来青少年时代业绩展览,中央文献室副主任李捷、总理卫士高振普、邓颖超主席的秘书赵炜大姐,以及总理侄女周秉德大姐等专程从京赴港出席活动。那天傍晚,我在香港机场接到北京客人,在往酒店的路上,周秉德谈到,总理生前和庄老感情很深,明天的仪式又邀请庄老主礼,作为晚辈,应该前往探望他老人家。但又怕影响老人家休息。正在犹豫之时,我给庄老打了电话,表达大家的意思。庄老一听,高兴地说:欢迎到家。几个人草草用了晚饭后,就前往庄老寓所,老人家一见赵炜及周秉德,拉着手,就谈个不停。庄老说:他以前每次上京开全国人大会议,周总理和邓大姐大多会安排时间请他到中南海西花厅吃饭,有时就在那小休。周总理很关心港澳及海外侨胞。谈着谈着,他又告诉我,这是周总理展览首次在香港举行,一定要办好,要注意安全及保卫工作。为了怕庄老太激动影响休息,赵大姐坚持告辞,但庄老谈兴正浓,和周秉德又一直谈到夜里十点多。第二天一早,庄老就出现在展览场地。仪式开始了,他在会上发言,抛开我为他准备的讲稿,即兴而发,谈他对总理的敬佩,和总理的交往,一些鲜为人知的事,特别是总理对香港的关怀,相当感人。 江泽民主席接见庄世平先生(右1),中为李嘉诚 另一件值得一提的是:汕头市九旬老画家王兰若到香港举行书画展,王先生之公子透过我代为邀请庄老为画展剪彩。刚好,那段日子庄老早就安排要赴内地参加一个活动。但他还是爽快地答应。他说,王老是领南画派硕果仅存的第二代传人,在粤东及香港有一定影响,王老来港举行画展,有助两地文化交流。到了画展开幕的前一天,我一直没办法联络到庄老。画展如常开幕了,当天下午,我到了中环大会堂展览厅,协助接待观众,下午三时,庄老还没出现,大家都认为,他可能未能赶返香港。三时半,我的手提电话响了,庄老来电了,他告诉我,他的车子已经快到港岛了,四时,仪式就要开始,庄老准时出现了,看到庄老风尘仆仆准时出现,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但是,我发觉与往时不同的是,仪式之后,庄老绕场一周就告辞。我送他到门口,上车前,他才告诉我,为了赶时间,还没有吃午餐。而最顶不住的是,他已两天没有洗澡。因这次住的宾馆的暖水系统坏了,晚上只草草洗了脸就上床。对于每天都要冲浴的南方人来说,简直很难受,满身汗臭,要赶回家冲凉。他坐上车后要我转告王先生,他改天再来仔仔细细地观赏。难怪人们赞扬庄老是言必信行必果,辛苦自己,益于别人的好好先生。 1997年7月2日,庄世平先生(右6)与十一位一同获得大紫荆勋章的香港各界知名人士和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合影留念 庄老九十五岁的时候,他的家乡举行多项盛大活动,同时再版发行《庄世平传》及电视系列片《庄世平》。东南亚多个国家侨团,应邀组团返乡参与盛会。春节前后,庄老住进养和医院,装了心脏起搏器,正常的话,很快就可以复原出院了。可能是年纪大机能衰退的关系,亦可能是绵绵春雨的影响,刚出院,创口又渗出血水,再次入院,我到医院看望他几次,看出老人家有点焦急,希望可以早日出院,以便回乡参加庆典。耀植兄及众家人更为焦急,他们多方劝阻,未能生效,知道老人家去意已决,拟安排医生陪同。但还是要我做做工作,让庄老打消念头。我尝试同老人家谈谈,他是一个相当重感情的人,知道有不少外国侨领都回家乡,亦知道揭阳市、普宁市为此次活动做了大量工作,大都是冲着他而来的。他又谈到,家乡要建学校、医院、图书馆等等,尽管是以他命名,这并非他的本意,但用这个名能带动海内外乡亲支持家乡建设,造福桑梓就得。到此时,我才知道这才是他坚持要回乡的原因。这就是“家乡”二字。我又尝试同负责此次活动的内地官员谈谈,他们都希望庄老能够回家乡出席活动,或许这是名人效应吧。他说:“庄老一早就答应了,我们也对外公布了,庄老没有回去,我们不好交代,海内外嘉宾也会失望的”。听了各位的意见后,我瞒住庄老同内地的官员说:“老人家如身体健康正常的话,应该参加活动。但现时九十多岁的人,身体情况欠佳,如届时行程中有点伤风感冒或意料不到的事,谁能负起这个责任。庄老是潮州之宝,亦是国之瑰宝,你们能向全体潮人及港人交代得了吗?这可不是开玩笑呵! 1982年1月9日,庄世平先生在深圳出席南洋大厦奠基典礼。首家境外银行——南洋商业银行落户深圳 原来极力推动庄老回乡的动力,变成了阻力。庄老“势单力薄”,终于打消回乡的念头了。但我看出他的心里仍有着一种歉疚。我约了《大公报》的李晓芸小姐,商量由该报出一特辑。特辑的首页,摆上庄老的一封致乡亲父老的公开信——向各界友好致意,让老人家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老人家对此一专辑非常之满意,他对公开信信稿再三修改,信中讲明自己没办法回乡的原因,表达对出席者的谢意和歉意。“由于身体不适的原因,我此次不能回乡参与多姿多彩的各项活动,与大家共聚,感谢各位爱护我的朋友。对一个九十五岁的老人来讲,我的身体实在更老迈了,但我的心境不老。在许许多多朋友的关心爱护下,托大家的洪福,我仍然看到我们国家不断蓬勃发展,走在繁荣昌盛的大道上;我也知道,我们家乡同样在生机勃勃地发展,这些都令我心境保持年轻,可说是我能够快乐地活着的动力”。同时,他又委托耀植夫妇赴揭,于开幕式上宣读他的谢函。 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是全球潮籍工商团体及企业家组成的一个联谊组织。其成员来自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地区,1981年创立以来,为推动国际贸易,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年一届的国际潮团,轮流在全球各地举行,所在地国家首脑及政府都极为重视。 1997年,国际潮团首次回到潮人祖居地汕头举行。之后,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拟申请2001年在京举办第11届年会,1999年初春,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派出时任北京市侨办主任之副会长徐永生前来香港,争取香港方面的支持,傍晚时分,徐一下飞机就直接奔我的办公室,我和潮州会馆主席唐学元先生陪同他前往德辅道中的南洋商业银行见庄老。 1999年2月25日,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市侨办主任徐永生(左2)飞抵香港,与庄世平先生、唐学元先生、林枫林先生等商议北京申办第十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事宜 徐永生一说来意,庄老就泼了“冷水”;每届年会有几千人参加活动,你们的人手应付得来吗?每次年会都要用上千万元,你们如何解决经费?北京客人一听,当即泄了气。庄老的语气一转:“我提出问题,是要你们考虑问题的严重性,认真面对,去解决困难”。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如能够在祖国首都北京召开年会,则是全球潮人对祖国的认同,对主权的认同,是归属感的体现。但在申办过程中,注意不要挫伤居住其他国家的有意申办联谊年会的潮侨的积极性。他们渴望能在侨居国尽地主之谊,为潮人的发展做贡献。其精神应加以支持”。 庄老知道,早在1995年,香港举行第9届国际潮团年会时,澳洲的代表周光明就曾经动过申办年会的念头,因为国际潮团在全球五大洲中,尚未踏足澳洲。根据国际潮团之规则,尚未举办年会之国家有获得举办之优先权。但是新世纪之始,若能在祖国的首都举行,具特别之意义。 庄世平先生(左2)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 正是庄老的循循善诱,使到北京申办人员把握好分寸,认认真真地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终于取得申办权。 此后,庄老又和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的蔡诚、柯华、巫志远、陈端等人穿梭香港、澳门、广州、珠海、深圳等地,寻求潮人企业家及社团的支持,我陪同庄老往返各地,深深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是一呼百应。李嘉诚、林百欣、唐学元、许伟、朱树豪等香港乡亲率先响应,终于解决了年会的经费问题。此后庄老又赴京,和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领导开会,对会场之申请、会务的安排,做出细致的指点……。2001年10月18日,第11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李瑞环、刘淇、王兆国、罗豪才等国家领导人与三千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潮籍企业家共聚一堂。 庄世平先生在第十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开幕式上致辞 在北京年会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也可见庄老高瞻远瞩。那是在大会最后一天,各代表团团长、秘书长举行总结会议。会前,我问庄老是否要在会上发言,他称不打算讲话,只带耳朵。他出席并认真听各人意见,会上就设立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常设秘书处一事讨论了很长时间。国际潮团创立以来,以香港为联络中心。近些年,为了健全组织,在香港或潮汕设立常设秘书处呼声很高,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就在要表决之时,庄老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还是设立在香港为好。因为香港长期以来为国际年会作出贡献,有一批经验老到的热心社团人士。香港潮人的成就和影响力较大,经济基础较好,且是一个资讯中心及自由港,背靠祖国。庄老的发言,一锤定音。与会者一致通过于香港设立国际年会秘书处。会议结束后,主持会议的原国家司法部部长、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会长蔡诚告诉我,庄老确实看得长远,他主要考虑到将秘书处设立在香港,灵活性及弹性较大,有利于团结更多的海外潮人,有利于国家的对外开放。蔡部长说,会前已同庄老交换意见,两人的看法不谋而合,但我们要多听各方意见,希望有一共识。而庄老只是到不得已之时,才谈了自己的看法。 在我们眼中,庄老不愧是一个大写的人、立体的人、色彩缤纷的人、顶天立地,永留人间。 原文分三次于2007年6月23日、25日及27日连载在香港《大公报》,本次发表时略作删减。 作者:林枫林 本文作者国际潮团总会常设秘书处执行秘书长林枫林和大家一起在筹备《爱国者的典范——庄世平事迹展》 |
GMT+8, 2025-4-20 00:16 , Processed in 0.0299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