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剑铭 今年三月的一天,笔者应邀拜访革命烈士后代方佩娜女士,在她家里有幸见识了这张珍藏了近百年的老照片。根据照片背后的注释和方女士的介绍,笔者得知,这是她爷爷方临川及其大学校友韩盈、韩盈的未婚妻钟秀贞在大革命时期的1925年拍摄的合影。这张照片在方女士的爷爷牺牲之后,一直由奶奶珍藏在家里,解放初被上级有关部门征集入档。直到近期,方女士到汕头市档案馆查阅爷爷的相关史料时,才意外地再次发现它。经档案馆允许,方女士将照片翻拍下来分享给亲友,众人都感慨万千。笔者脑海中瞬时回荡起毛主席那首著名词作《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拍摄这张照片那年,方临川26岁,韩盈23岁,钟竹筠22岁。三位年轻人正意气风发,满腔抱负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中去,直至后来为共产主义献出年轻的生命,多么可敬!几天后,笔者受方女士之托,通过湛江的媒体同行何杰先生联络到籍贯湛江遂溪县的韩盈烈士孙女韩女。两家烈士后人在网上结识倍感亲切,她们分享了各自先辈的故事。笔者多日辗转难眠,于是将之记录整理下来。 志同道合,朋辈携手参与爱国学生运动 故事,得先从1919年那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爱国学生运动——五四运动讲起。那年,五四风潮迅速席卷全国,揭阳榕江中学的进步学生团队在整个潮汕学运中表现特别活跃。5月14日那天,潮汕各县、市爱国学生在汕头埠成立岭东学生联合总会,统一领导全潮汕学运,榕江中学的学生领袖杨石魂被选为负责人,他的同学方临川则成为学联会的骨干成员。他们一起走上街头演讲,发传单进行爱国宣传,组织学生查抄日货,公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卖国奸商与之狼狈为奸的勾当,唤起了各界群众的民族意识。 方临川,学名方书照,1899年生于普宁县城洪阳一户普通人家。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方昌振抚养长大。当时,洪阳是普宁大地主恶霸方十三的老巢。方临川从小就耳闻目睹方氏土豪残酷剥削贫苦农民的恶行,暗暗下定了改变黑暗社会现状的决心。生性聪颖、刻苦好学又关心国家时局的方临川,在五四运动兴起之后,就与同在榕江中学求学的普宁老乡杨石魂、方达史(烈士,1927年曾任中共广州市委委员)等人,成为榕江中学学生会的骨干分子,在杨石魂领导下积极声援北京爱国学生,从此大家携手走上革命道路。 1920年,方临川和杨石魂、方达史中学毕业后,齐齐考入广州铁路专门学校。正是在这里,方临川结识了老照片上那位校友韩盈。籍贯广东遂溪县的韩盈,比方临川小三岁,也是自幼丧父,刻苦上进。也许是相似的人生经历和共同的理想追求,韩盈和方临川走得很近。此后,杨石魂、方临川、方达史、韩盈等同学积极参加校园进步活动,后来又与当时广州地区的学运领袖、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始成员阮啸仙、刘尔崧有了来往和交流。但也正因为在进步学生运动中表现活跃,杨石魂、方临川、方达史、韩盈等人都被思想保守的校方的开除。他们继而转读广东公路工程学校,仍毫不气馁地投身广州地区的反帝反封建社会运动。 坚定信仰,粤西粤东纷纷播撒马列种子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此后,由谭平山领导的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变成中共广东支部,并积极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力量,于1922年3月创立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老照片上那位韩盈同学,在他的遂溪老乡、已加入中共广东支部的黄学增引导下,早早地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当年暑假,黄学增借返乡之机串联发动同乡数十名知识青年组织成立“雷州青年同志社”,这是广东南路地区(注:南路地区范围大概在现今广东雷州半岛到广西钦州一带)较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民间社团。由于受地方封建势力迫害,这个社团不久把阵地秘密转移到广州。因此韩盈等在广州求学的遂溪老乡成为社团骨干,也为他未来的革命活动打下基础。1923年6月,韩盈又参与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广东新学生社(成员主要是广州各高校进步学生)的创建工作;到当年11月他已当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广州地委的候补委员,并于年底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他还肩负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广州地委机关刊物的编辑出版任务。 而同在广州的潮汕学子群体里,杨石魂、方临川、方达史等人依然是进步分子中的佼佼者,1923年夏,他们也参加了广东新学生社,到11月都被吸收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那段时期,他们都接触并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并自觉向身边追求进步的同龄人传播。年底高校放寒假时,他们就在家乡普宁团结进步青年方思琼(后改名方方,解放初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伍治之、方君健等30多人,创立了潮汕地区较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民间社团——“洪阳集益社”,并把斗争锋芒指向普宁方姓大地主为代表的封建制度。这批进步青年后来大都成为中共在潮汕地区的精英。 团结工农,发展壮大地方红色力量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拉开帷幕。而根据此前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决议,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即后来的共青团)成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推动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当年暑假,韩盈、方临川、杨石魂等人从广东公路工程学校毕业。韩盈由中共党组织安排留在广州工作。方临川也秘密加入中共,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且被委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返回家乡从事宣传发动农民、组织农会的工作。在他和杨石魂的动员下,普宁进步学生方思琼、伍治之、杨慧生、谢培芳等人前往广州投考由国共合作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杨石魂则于当年10月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粤区执行委员。 1925年二三月间,国共联合的广东国民政府发起第一次东征,讨伐盘踞在东江地区的陈炯明军阀各部,以图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3月5日,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率部进驻普宁县城洪阳。身兼国共两党地方干部身份的方临川,不仅陪同周恩来在县城召开商民大会、筹集军饷等活动,当晚还妥善安排周恩来入住自己叔父方昌振开办的满记绸缎庄,担负起保卫工作。周恩来此行,委任方临川为揭阳、普宁两县的特派员,一方面负责筹组国民党在两县的党部,一方面则秘密创建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正当东征军顺利挺进潮汕地区之时,共青团(注: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已改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州地委则在周恩来的留法同学、时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指导下,着手研究在潮汕创立党、团组织。3月中旬,已担任团广州地委训育部主任的杨石魂,被批准转为正式党员,随陈延年以及廖其清、宋青等革命同志前往汕头。在汕头,他们与前来会合的方临川等多位同志齐心协力,共同创建了中共汕头特别支部和共青团汕头特别支部。 那段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仍处于成长初期阶段,党、团工作并不严格分家。方临川同志受命同时参与中共汕头特别支部和共青团汕头特别支部的日常工作;杨石魂则与方临川合力,于当年5月份在普宁创建了普宁县第一个共青团支部。而直到当年冬天团汕头地委成立,方临川仍在团地委兼职负责农运工作。 同窗再会,不忘初心为工农争取权益 正当方临川投身农民运动之时,他的大学挚友韩盈也携手未婚妻钟竹筠(即照片上的钟秀贞),为争取农民、妇女权益而不懈努力。1925年5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民运动特派员大会在广州召开,身为特派员的方临川出席会议。此次广州之行,方临川再次与韩盈、钟竹筠相遇。这年韩、钟已准备成婚,三人愉快地在广州市区的星洲兄弟映像公司合影留念,也就是前面我们所见到的那张老照片。早已受韩盈革命思想影响的钟竹筠,此时刚刚考入广州农讲所第四期学习,不久她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南路地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当年7月她从农讲所毕业,随后被派往广州湾和雷州半岛开展妇女运动,出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南路特别委员会委员兼妇女部特派员。同年,韩盈受中共广东区委和团粤区委的派遣,也回到故乡雷州半岛开展革命活动,发动当地进步青年踊跃支持国民革命军南征、支持省港大罢工活动等等;随后他负责创建了共青团雷州特别支部(代号“雷枝”),并以之为核心,推动雷州地区共产党的建设和农会、农军工作。“雷枝”是雷州半岛第一个中共党团混合支部,韩盈任支部书记。到1926年春天,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在梅菉成立,韩盈出任秘书,钟竹筠则担任干事。10月,中共遂溪县部委成立,韩盈任书记,钟竹筠被选为委员。再后来,钟竹筠被派往钦州的东兴地区(即现今广西防城港东兴市),并于1927年春创建了中共防城县第一个支部——东兴支部。 而在潮汕这边,方临川则成长为地方上的农运骁将。1925年11月国共合作第二次东征平定潮汕,方临川被组织调往潮安工作。不久,他被选为潮安县农民协会执委;到第二年秋天,中共潮安县部委成立时又当选农委书记。在方临川的努力下,潮安全县农会组织发展迅速,他还多次带领所属农会组织支援各地工农群众争取权益的斗争,赢得农民的信任。 鞠躬尽瘁,为革命事业洒尽热血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全国各地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或被捕、被杀。4月下旬,病重隐蔽在老家遂溪县的韩盈被捕,不久英勇就义;而他的爱人钟竹筠(那时已任中共南路地委委员),一直在东兴地区坚持地下活动,直到9月份被捕,遭关押近两年后牺牲。身为中共潮安县农委书记的方临川,则在白色恐怖笼罩的1927年里,率领潮安农民武装支援中共领导的普宁暴动,随惠潮梅农工救党军突围北上,后又辗转潜回潮安出任中共潮安县委书记,秘密开展基层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工作,部署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为挽救党的事业鞠躬尽瘁。 1928年2月9日,方临川秘密前往汕头参加由中共广东省委巡视员叶浩秀主持的潮梅各县党团书记会议,研究武装暴动问题。由于叛徒出卖,次日会场遭到敌人包围,叶浩秀当场牺牲,方临川等21位中共地方干部不幸落入魔爪,于当月13日英勇就义。一年后,他那位志同道合的老同学、已出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的杨石魂,在湖北从事地下活动时,也被捕就义。 后记 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笔者拜访方临川的孙女方佩娜女士,在她家看到那张烈士生前合影的当天——3月5日,恰逢惊蛰节气。晚上回到家中正翻阅方烈士的生平资料时,方女士通过微信转来别人朋友圈的纪念文章。她感慨地说,“你知道今天多么有纪念意义吗?今天是周总理的生日!想想1925年那个3月5日,周恩来正在我们洪阳老祖叔方振昌家,由我爷爷方临川接待呢。”笔者又忆起陆游有一句描写惊蛰的诗句:“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诗句的意思是惊蛰的雷声和风雨震动着大地,世界就如天地初开,焕发出一番新的气象。1925年的惊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已席卷广东,周恩来、杨石魂、方临川、韩盈、钟竹筠等革命青年,不正憧憬着砸碎旧世界的枷锁,换来新天地吗? 今年,恰逢中国共青团建团百年,当各位读者回味近百年前那些青年先驱们的老照片,再看看今日华夏之盛世,不知是否也会随口哼唱起那首新近流行的歌曲《错位时空》——“……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在心中,心中。” |
GMT+8, 2025-4-18 23:51 , Processed in 0.0307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