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潮商 门户 投资热点 查看内容

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郭一鸣在《大公报》发表文章:对汕头刮目相看

2023-2-3 15: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0| 评论: 0

摘要: “侨批的产生并广泛运用,催生了一个新兴职业——水客,风行一时。水客,就是经常往来于国内外,专为海外华侨递带人、信、财、物的特殊人群。他们远渡重洋,四海为家,倚水而生,故名‘水客’。”曾几何时,“水客” ...

“侨批的产生并广泛运用,催生了一个新兴职业——水客,风行一时。

水客,就是经常往来于国内外,专为海外华侨递带人、信、财、物的特殊人群。

他们远渡重洋,四海为家,倚水而生,故名‘水客’。”

曾几何时,“水客”专指那些靠带货进出内地赚取利润的人,形象负面,但汕头侨批文物馆这一段介绍“水客”的文字,令我明白“水客”曾经是海外华侨与家乡的桥樑,是亲情的天使,他们有令人敬佩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汕头侨批文物馆收藏逾十万封侨批,最早一封是一八八一年(光绪七年辛巳)叶和仁託马来西亚水客带至潮汕家乡给母亲锺氏,内文有“今寄来洋银弍大元以为母亲买肉之用”、“又寄来银壹大元交吾妻陈氏收用”等。

图:汕头侨批文物馆展出的侨批。\资料图片

关于侨批的意义,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称之为“媲美徽学”,饶公指出:“徽州特殊的是有契据、契约等经济文件,而潮汕能与之媲美的是侨批。侨批等于徽州契约,价值相等。来自民间的侨批记载翔实,内容丰富,从中可以了解到祖国与侨胞居住国的国情、故乡的乡情、侨胞家庭的家情和侨胞与他们的眷属的亲情,是研究社会史、金融史、邮政史以至移民史、海外交通史、国际关係史的宝贵历史资料,与典籍文献互相印证,补充典籍文献记载之不足,可谓是继徽州契约文书之后在历史文化上的又一重大发现。”

两年多前,习主席视察汕头时曾到位于外马路的侨批文物馆参观,然后就在附近的小公园亭向汕头市民发表重要讲话,提到华侨和侨批,赞扬华侨的中国心,肯定华侨对家乡的贡献。领导人一席话,令广大海外华侨以及港澳同胞深受鼓舞,同时也是对汕头的华侨文化建设的肯定。

图 郭一鸣\摄

笔者往年春节回乡探亲期间,正好是侨批馆闭馆放假之日,不只一次吃闭门羹。这次等到正月初五才回汕探亲,好朋友、市委统战部的杨女士听说我想到侨批馆看看,在新春开工的大年初八陪我前往参观,终于得偿所愿。两层展厅,展出大量原始侨批案档和相关资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生动讲述百多年来海外华侨对潮汕家乡家人的亲情,当中不乏像“一息尚存家批决无中断之理耳”的文字,读之鼻酸。中国侨乡不只潮汕地区,广东四邑、梅州等地,以及福建、江浙也是,但似乎只有汕头建立大型侨批文物馆,并且将这些宝贵资料整理出版,不仅说明汕头得天独厚,更说明汕头对侨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二○一三年,侨批档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汕头侨批文物馆的建设不仅功在家国,而且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图 郭一鸣\摄

实话实说,汕头作为全国最早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发展速度不及深圳、珠海和厦门,经济增长和实力一直徘徊在全省中游位置,但是最近十多年在文化建设,特别是华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不少,成绩不俗。当日,除了汕头侨批文物馆,习主席还参观了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该馆展出大量珍贵照片和资料,展现汕头自一八六○年开埠以来与海外的密切联系,说明汕头开放则兴旺,封闭则落后。位于老市区的中共地下交通线汕头站旧址是保育的红色景点,两年前内地电视剧《绝密使命》提到汕头和香港是这条地下交通线两个重要联络站,笔者曾在本栏撰文介绍,这次来到“华富电料行”,神秘感犹在。位于海湾南岸新建成的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面朝大海,大气磅礴,馆内陈列一艘红头船,似乎随时准备扬帆出海,去香港、下南洋。

最成功、最有人气的华侨文化建设项目,当然是小公园老市区保育工程,这个建筑风格全国独一无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华侨投资建设的旧城区,已经成为全国著名景点,春节期间很多外地游客专程来逛逛小公园,来尝尝潮汕美食。笔者这次回汕,新的保育项目镇邦美食街刚刚开市,各家老字号食肆进驻,潮汕美食,应有尽有,我们一行人也忍不住买了几样小吃,在街边享用起来,没有比舌尖上的乡情更令人陶醉。

图 郭一鸣\摄

走马观花重游汕头,这是我多次回乡探亲观感最好的一次,也是对汕头最有信心的一次。一个富有文化底蕴、以本地文化历史为自豪、持续投入文化建设的城市,她的长远发展一定不会太差,“侨”字是汕头最重要的资源,开放是汕头发展兴旺的必由之路,历史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会如此。(2023年2月3日《大公报》文)

郭一鸣

资深香港传媒人,凤凰卫视特约时事评论员,

曾两度担任《新报》总编辑,

亦曾任职《成报》担任副社长兼总编辑,

亦是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

作者:郭一鸣

来源:大公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国人文栏目组 版权所有

GMT+8, 2025-4-7 01:42 , Processed in 0.0326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