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潮商 门户 投资热点 查看内容

从渔村贝壳砂到百亿帝国:解码谢松坤的潮商基因与家族创业密码

2025-4-22 12: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 评论: 0

摘要: 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双武隆渔村,潮汕移民谢两赐或许从未想过,自己靠捕鱼维生的家族会在儿子谢松坤手中,蜕变为横跨农业、零售、教育的商业王国。这位祖籍汕头澄海的“鱼蛋大王”,以“零资本”起家,用47年时间将 ...


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双武隆渔村,潮汕移民谢两赐或许从未想过,自己靠捕鱼维生的家族会在儿子谢松坤手中,蜕变为横跨农业、零售、教育的商业王国。


这位祖籍汕头澄海的“鱼蛋大王”,以“零资本”起家,用47年时间将贝壳砂生意做到市值百亿令吉,并跻身福布斯大马富豪榜第十位。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个人奋斗史,更揭示了潮汕商帮文化在东南亚商业版图中的独特基因。


家族协作:潮商创业的“最小公约数”

谢松坤的创业史,本质是一部家族资源整合史。

1977年,当谢氏兄弟用两艘旧渔船和5万令吉启动贝壳砂生意时,股东名单已涵盖谢氏兄弟与夫人谢木兰的娘家成员。这种“家族联”模式,在后来全利资源的扩张中形成独特架构:兄长资助教育、弟弟分管业务、侄子开拓鱼蛋生产线、儿子引入全家便利店,甚至外戚也参与股权分配。

潮汕商帮素有“亲族共治”传统,谢氏家族将其演绎为现代企业治理的活样本。全利资源上市后,谢松坤任执行主席,八弟谢松贵掌舵运营,侄辈谢维德推动鱼蛋工业化,形成“家族核心+职业经理人”的混合模式。这种结构既保持决策效率,又避免传统家族企业的封闭性,正如谢松坤所言:“权责分明,才能家和万事兴。”


边缘产业的“价值深挖哲学”

从贝壳砂、鱼粉到鱼蛋,谢松坤始终深耕被主流忽视的“边缘地带”。当同行追逐渔业捕捞时,他聚焦加工废料贝壳砂,将其转化为饲料原料;当鱼丸加工作坊遍布市井时,他引入日本自动化技术,将鱼糜生产标准化,成为亚洲最大鱼肉浆供应商。

这种“产业链缝隙掘金”的策略,暗合潮商“微利是图”的经营智慧——在低关注领域建立技术壁垒,用规模效应颠覆行业格局。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对“平凡产业”的升维改造。全利资源将传统渔业、养鸡业整合为涵盖饲料生产、生物科技、冷链物流的现代农业体系,甚至跨界便利店零售,形成“从农田到便利店”的闭环。这种纵向整合能力,让鸡蛋、鱼丸这类低附加值产品,最终支撑起三家上市公司的资本版图。


教育慈善:潮商精神的“反哺逻辑”

尽管离开教职数十年,谢松坤始终将教育视为“改变命运的杠杆”。他与夫人创办的松木基金会,捐建学校体育馆、礼堂,推动华文教育传承,这与其说是慈善,不如说是潮商“达则兼济天下”文化基因的延续。

在东南亚,潮汕侨领素有“办学传统”,从陈嘉庚到谢国民,教育投资既是社会责任,更是族群凝聚力的延续。

这种文化反哺在商业上形成独特回报:全利资源70%员工来自乡村,其培训体系与乡村教育形成人才供应链。而谢氏家族对华社的投入,则为其在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环境中构建了稳固的社会资本。


跨海同源的商业镜像

谢松坤家族与泰国正大集团谢氏的同宗渊源,构成一幅有趣的商业图景。两者同属汕头外砂谢氏24世裔孙,同样以农业起家,同样建立跨国产业链,甚至同样涉足便利店(正大旗下有7-Eleven泰国特许经营权)。这种“同源异国”的成功,印证了潮汕商帮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将宗族网络转化为商业网络,用地域文化赋能跨国经营。

在汕头蓬中村的谢氏宗祠里,供奉着元末抗元英雄谢枋得的牌位。600年后,他的后裔在东南亚用不同的方式延续着“开拓者”的基因:正大集团征服了热带农业,全利资源则重新定义了渔业价值。这种跨越时空的商业呼应,正是潮商“家国同构”精神的现代演绎。

谢松坤的创业史,是一部潮汕文化在海外商界的解码手册。从家族协作到产业深耕,从教育反哺到跨海联动,每个商业决策背后都跃动着文化基因的密码。当全利资源将鱼蛋卖向全球时,它输出的不仅是食品,更是一种生存智慧——在传统中寻找颠覆,在边缘处创造中心,这正是全球化时代中小企业的突围之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国人文栏目组 版权所有

GMT+8, 2025-4-26 18:23 , Processed in 0.0446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