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潮商"关注我们 潮剧,一门古老的剧种;戏班,一个“过时”的名词。正是基于这种刻板印象,不少潮汕的年轻人沉迷于古装宫斗剧,对《甄嬛传》、《延禧攻略》的剧情津津乐道,却对潮剧经典曲目《扫窗会》、《荔镜记》感到陌生。 其实,只要你愿意了解,就会发现关于潮剧这朵“南国鲜花”,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 潮剧是中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正顺与玉梨,这两个具有“古典美”的名字,是属于解放前成立的两大潮剧戏班。它们因为年代久远而不被人所知,但事实上,解放后成立的广东潮剧院中不少知名的骨干演员,像姚璇秋、方展荣、张长城等都来自于这两大戏班。 ![]() 姚璇秋 ![]() 方展荣 新中国成立以后,潮汕地区的潮剧戏班主要有正顺、源正、三正顺、怡梨、玉梨、赛宝六大班,正顺和玉梨是其中的两大名班。 正顺戏班,初由澄海外砂王立秀购买海阳官塘中正兴班,充实后命名老正顺香。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顺戏班就曾先后两次到过暹罗、越南等地演出,1946年还赴香港太平戏院、九龙普庆戏院演出长达一个多月。 50年代后,戏班更名正顺潮剧团,是潮剧戏改的重点,剧团先后挖掘整理了《认像》、《扫窗会》、《拒父离婚》、《荔镜记》等传统剧目。 ![]() 《荔镜记》剧照 1956年初,正顺潮剧团乘船前往广州登台演出《荔镜记》,获得了梅兰芳先生等行家的好评。 当时梅兰芳本要赴日本从事艺术交流,顺道经过广州之时听说了这一消息。他虽见过全国很多的剧种演出,可对潮剧却还从没看过。何况此次献演的是脍灸人口的明代“荔镜奇缘”故事,这更是非看不可了。 于是,在省里文化戏剧主管领导陪同下,梅兰芳在中山纪念堂观看了《荔镜记》的演出。有人在边幕缝隙暗暗察看梅兰芳观戏的反应,只见他全神贯注地欣赏,戏演完了,梅兰芳与观众热烈鼓掌,并与省里有关领导同志上台祝贺演出成功。 ![]() 梅兰芳 当潮剧团请梅兰芳先生提出指导意见时,他立时由衷地说:“好呀,太好了!我见过全国二百多个剧种,还没见过哪个剧种的音乐这么优美,这么富于艺术表现力!”同时对导演也大加赞赏:“连最冷的区位也给利用上了。”当他了解到主演姚璇秋入班学戏才两三年,感到十分惊讶:“你们两三年就能培养出这么高水平的演员,这在京剧是非十年八年不可的啊!你们这个经验要好好总结,好向全国推广。” ![]() 上世纪五十年代,魏莲芳先生指导姚璇秋兰花指 至于玉梨戏班,乃清末海阳县彩塘金砂陈胜阳创办,民国初卖给同乡陈和利之父,由陈和利经营多年。该班原以乌衫戏出名,以后加强了花旦行。在20世纪30年代,剧团曾聘福州京剧武功教师传艺,汲取京剧武功。先后演出《五梅下山》、《胡惠乾》、《孟姜女》、《无盐女》等剧及武功专场,后来则以演青衣戏和武打戏出名。 1957年对于潮剧来说,极具纪念意义。据沈湘渠编著的《潮剧史话》记载,当年,南方的潮剧、琼剧和汉剧组成赴京汇报演出团,联袂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这是潮剧长达500年的历史中首次登上首都的舞台。1957年5月15日下午,许多半辈子被称为“戏子”的潮剧艺人看到怀仁堂门口立正行注目礼的警卫战士时,眼睛湿润了,他们感受到“戏子”从未受到过的尊重。 当《扫窗会》演出结束,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和李济深副委员长等登上舞台和演员、工作人员亲切握手时,掌声雷动。 ![]() 1957年5月,广东潮剧团在北京怀仁堂演出《扫窗会》,演出结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接见翁銮金、姚璇秋等演员。 当时北京群众中许多人都是头一回接触潮剧,对京城文艺界来说,此次汇演颇有遗珠现世的气势。著名电影编导蔡楚生先生对《扫窗会》的表演“惊叹不已”,京剧艺术家李少春先生则将《扫窗会》为首的三个潮剧折子戏喻为“百花园中的三块宝石”。众多夸誉如潮涌至,不一而足。 时任中国剧协主席的田汉先生特地赋诗盛赞:“ 法曲久曾传海国,潮音今已动宫墙。难忘花落波清夜,荡气回肠听扫窗。” 在潮剧团即将离开北京之时,梅兰芳应姚璇秋之请,信笔题下“雅歌妙舞动京华”之句,以作留念。 ![]() 上世纪五十年代,姚璇秋与梅兰芳先生交流 1965年,正顺与玉梨两大剧团合并,改称为汕头市潮剧团。1958年,以广东省潮剧团、源正、三正顺、怡梨、玉梨、赛宝等6个潮剧团为基础成立了广东潮剧院。 ![]() 如今,潮剧仍在继续焕发它的光彩。目前汕头慧如剧院定期推出“周五有戏”潮剧惠民演出,让广大爱好潮剧的市民朋友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这门古老剧种的魅力。潮汕的小伙伴们,暑假除了看《延禧攻略》,不妨也pick一下潮剧里的精彩故事吧!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潮 商 ∣ 走遍天下 · 根在潮汕 文化的境界 · 财富的智慧 长按二维码关注“潮商” |
GMT+8, 2025-4-20 00:12 , Processed in 0.0373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