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潮商"关注我们 在很长一段时间,粤港澳大湾区都被市场所瞩目。 它庞大的规模体量,可观的发展前景,一度被看作是“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湾区”“全球第一湾区”等等。但在长达8年舆论瞩目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宏图一直停留在规划阶段。 直到昨天,它才迈出决定性的一步。昨天上午十点,中新社旗下的“国事直通车“在其微博发布消息:
从规格上来看,由国务院副总理来担任小组组长,两个经济特区区首担任小组成员,并被纳入中央决策组织,这是建国以来的从未有过的事,可以说是开创了先河。
这同时也意味着,在蹒跚前行8年后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终于步入了落地实施阶段。
自此,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之后,中国也即将出现一个世界级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与前辈们不同的是,后来者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更大,辐射范围也更广。 从三角洲时代迈向湾区时代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很多研究机构和分析师都持肯定态度,但真正能将其发展前景一言以概括之的,还是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的那句颇具分量的预言:粤港澳大湾区一定会成为新经济增长极。
这种论断的来源,首先在于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它意味着珠三角携港澳地区由三角洲经济转变为了湾区经济。 一直以来,珠三角以三角洲经济著称,三角洲经济是一种在农耕时代便已存在的经济形态,它的立足点是农业;而湾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后才能产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立足点在于工业。
另外,珠三角地区依靠三角洲状的地理位置,通过江河入口与内地相连,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珠三角地区沿江经济带的产生,但也决定了该地区的经济基因是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其经济的纵向发展是以广阔内陆为依托的; 但粤港澳大湾区一旦形成,它的经济纵向发展方向与三角洲经济不同,它主要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其目标市场在国际而非国内。
三角洲经济在战略意义上是以内陆为依托,进而带动内陆经济的发展,而湾区经济更强调对外的连接之上,进而在全球贸易中抢占贸易高点。 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城市群正式形成 从三角洲经济迈入了湾区经济后,粤港澳大湾区势必会加速城市集群的脚步,无论是广州、深圳等内地城市,还是香港、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都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很强。而它们一旦聚集在一起,必将形成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市城市群。
众所周知,世界上有三大著名湾区城市群,即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这三大湾区在各自区域都形成庞大的经济体量。 而我们来看看粤港澳大湾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其地处中国南大门,毗邻东南亚,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即所谓“9+2城市群”,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内地9市和香港、澳门两大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 将形成人口规模约1亿人,国土面积达到5万6000平方公里,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美元的超级湾区。
而且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各城市功能和定位各有分工,广州被定位为岭南文化中心及华南重工中心,深圳北定位为国际创新服务中心,珠海被定位为国家级大装备制造中心,香港定位为全球金融中心及物流中心,澳门则定位全球最大赌业中心,佛山被定位为国际产业制造中心等等。
这就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将珠江两岸、粤东西北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制造、资源、土地、金融等优势充分整合,其一定会将产生极大的城市集聚外溢效应,形成强而有力的区域经济竞争体。 城市经济互补效应凸显 粤港澳大湾区三地之间存在着两种经济制度,港澳地区属于那种高度自由且成熟的市场经济。 从产业结构上来分析,澳门经济主要依靠于博彩业,相对来说产业结构形式单一;香港以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第三产生发达,金融、贸易、旅游等均有声有色,但美中不足的是香港制造业极度匮乏; 而整个珠三角地区虽然制造业发达,但是实际上是靠着广西湖南等省份补人口补配套产业堆积的,虽然外来人口的高速扩充,用工成本的上升,代工产业开始向东南亚等劳动力廉价的转移,所以其也要进行相应的产业结构优化。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的核心已经不再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简单PK,而是要产生城市聚集的规模效应和互补效应;粤港澳大湾区一旦成型,珠三角地区引入港澳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学习其产业结构模式,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而港澳地区则可以吸收珠三角地区的人口红利,发展自己所匮乏的产业。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粤港澳大湾区成型,港澳地区与内地之间将形成强大的经济互补性。 海洋经济还是时代核心 最后,回归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上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是以海洋沿海经济为核心的,虽然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一直领先于沿海地区;但这是建立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量已趋向于成熟的基础之上的。 未来经济发展还是以海洋沿海经济为主的,在沿海经济发展中又以湾区经济为核心的,尤其是港口优良的湾区。
优良港口的存在,容易形成运输枢纽,会加速形成港口群;有了港口群,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也更加便利,自然会产生城市之间的聚集效应,形成新的区域城市群;而城市集群规模形成后,诸如运输、外贸等产业势必也会加快发展脚步,极易形成产业群。
纵观世界上的沿海经济,如纽约湾城市集群经济、东京湾城市集群经济都是建立在这一理论逻辑之上的,所以,这也是解局君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的原因所在。 大湾区腾飞的关键:区域整合
在三个区域内(即内地、香港、澳门),政治制度、行政体系、经济模式、法律法规等等都并非一致。 如何真正意义上打破隔阂,实现三地之间无缝对接,这是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所在。
粤港澳大湾区是否能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主要取决于香港、深圳、广州这三座城市如何资源互补,实现整体效益。 拿金融业来说,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而深圳可以说是中国金融中心之一,而广州最近也开始在金融方面发力,让三者取长补短互相融合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考验。
从整体上来看,大湾区发展潜力巨大;而且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它正如享受着改革春风的经济自贸区一样,走到了“政策红利”的风口之上。 来源:解局财经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潮 商 ∣ 走遍天下 · 根在潮汕 文化的境界 · 财富的智慧 长按二维码关注“潮商” |
GMT+8, 2025-4-20 03:39 , Processed in 0.0331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