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潮商 门户 投资热点 查看内容

练江,不一样的痛

2018-9-7 19: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697| 评论: 0|原作者: admin

摘要: 8月份的最后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的暴雨让练江流域化成了泽国。谷饶、陈店、司马浦等地同时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水灾。政府机关、民间组织几乎同时开展救援,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画卷。灾害无情,人间有爱。 各种各 ...

8月份的最后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的暴雨让练江流域化成了泽国。谷饶、陈店、司马浦等地同时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水灾。政府机关、民间组织几乎同时开展救援,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画卷。灾害无情,人间有爱。


各种各样的报道铺天盖地,图片典型逼真。很多专家学者也介入解释,不外就是短时间内降雨量多、当地地势低洼、练江排水不畅等原因。这些解释都是表面现象,还没有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对于练江流域来说,这次的降雨量并非历史上最多的,地势低洼是一直就存在,并非现当代才出现的问题,排水不畅也是练江历来的现象,但是以前不见得有如此严重的灾害。还有一篇文章借怀念澄海的余锡渠对韩江下游的治理来感慨练江治理的不成功,也博取了很高的阅读量。而练江和韩江的个性差异决定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实际上,练江流域现如今的所有毛病也是出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对练江的“治理”上:裁弯改直、围海造田、海门建闸、南山截流。



据《潮阳大事记》等资料,从1958年1月,练江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和平井仔湾裁弯取直工程开工、5月底通水开始,潮阳政府至少进行三次大规模的练江整治工程。同年9月,练江治理第二期工程开始,下岐、华里、詹厝围、流仙渡、萧渡等处也裁弯取直。19602月,完成第三期牛草渡、下岐湾、北港的裁弯取直。原长不到100公里的练江,经过16次的裁弯取直,只剩下72公里,裁掉了三分之一的长度,流域集水面积不变,为1353平方公里。



裁弯取直是一种常见的河道治理方法,通过把弯曲的河道拉直,使河水流速加快,从而借水力带动底层的沉积物排到大海,防止河床沉积,有助于防止洪水泛滥。事实上,自然弯曲的河道是千百万年来发育的结果,因为地势低洼,河流在中下游会摆动,左右摆动的部分,大致都是河漫滩,原则上属于河的范围,是洪水泛滥的时候才会被淹没的地方,是洪水最正当的去处。但是裁弯取直后所衍生出来的新生地,常常被用来盖更多的房子,就是占用了河漫滩,导致原来河道的滞洪能力大大减少。河流又不是水管,从泄洪能力的总效果来看,弯曲的河床能够储存更多的洪水,与地下水体的交换规模更大,滞洪能力更强,拉直了的河床减少三分之一的长度,洪水没有去处,危害更大。



练江流域的人口,从有记载的县志查到,明初少于72390人,这个数据包括整个潮阳县,惠来、普宁和榕江片都算在里面。嘉靖四年(1525)割去惠来后还有97094人,嘉靖四十五年(1566)再割去普宁后剩下78463人。清初顺治十七年(1660)有32134人,清中期嘉庆年间254219人。1953年第一次人口统计有882364人,1982年人口普查有1663855人,1990年代人口超过200万。人口的增加势必要有更多的土地来种植粮食满足需求,在开放前,水稻产量很低的情况下,只有开垦更多的土地这个出路,于是围海造田提上议事日程。



1966年,在围垦榕江湿地牛田洋的同时,练江出海口龟头海湿地也开始围垦,第一、二、三、四、五围等2万多亩初步成围。到1969年,海门桥闸建成后,龟头海再围垦出5万多亩的良田。原来的龟头海有五十七平方公里,1965年地图上的龟头海还有三二平方公里,到1970年代全部消失。在练江的上游,普宁境内有白坑湖,清代的时候有2000亩左右的面积,1970年代,经过整治,白坑湖消失,只给练江留下排水道。



应该说,围海造田不只我们这样干过,世界上干得最多的是西欧的荷兰,其三分之一的国土都是通过围海造田获得的,还有日本等国都围过。中国大规模的围海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但影响最深远的是对内陆河流湿地的围垦,比如长江的严重水患,跟围垦洞庭湖、鄱阳湖有关。龟头海和白坑湖等湿地原来是练江储存水体最好的场所,对练江水起到巨大的调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水体交换的场所,由于练江地势低平,涨潮的时候海水可以直达贵屿等地,龟头海的存在,可以减缓海水上溯的速度,是练江水和局部海水的平衡器,也是各种水生生物的栖息地,经过围垦,海水上溯,洪水直泄,堤围崩坏,才会有另外两大工程的补救。



由于向龟头海要土地,海水一开始就不同意,恰逢1969年“7·28”强台风在潮汕登陆,练江有73公里的堤围崩塌,7.7万亩农田被咸潮淹死,于是,革委会决定兴建海门湾桥闸,直接把练江锁死,不让咸潮进入的目标很快就达到,但是练江水也出不去。平时要根据潮汐的涨落短时间(最多三个小时)开启或关闭闸门,如果遇到洪水来袭,三个小时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很多时候,练江水只能通过潮阳护城河勉强排到榕江。因为桥闸的存在,龟头海只剩下浚深了的练江河道,其余一寸土地都没有留下,全部围垦为农田。


桥闸的出现,极大改变了练江的水生生态环境,众多的水生生物绝迹,加上后来的水体污染,海洋牧歌式的生活方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围垦出来的滩涂本来就处于海平面之下,所以,不管怎么样,总是感觉水多,于是就有了减少水量的逻辑。



南山截流工程在1975年开工,在此之前,从1950年小龙溪水库开始,练江流域已经先后建成了陈店金溪水库(1955)、红场秋风岭水库(1958)、红场水库(1976)、成田龙溪水库(1958)、仙城上金溪水库(1958)、两英飞英鲤鱼陂水库(1958)、陈店关门水库(1960)等大小不等的山塘水库373宗。按照最直观的道理,水库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观光等功能,对于练江流域来说,防洪无疑是最大的诱惑,72公里左右的练江拥有373宗以上的山塘水库,总库容早就超过练江流域的水量,但是也不见得有防洪的效果,反而崩坝时有发生。德国水利专家王维洛博士揭示了部分原因,是体制的问题。因为各个水库是独立的经营单位,人员的工资、设备的更新、水库的维修需要从卖电或卖水中获得,所以水就是财富。因为水可以变成钱,平时的水库要多蓄水,等到暴雨一来,水库也要泄洪啊!如果在雨季之前泄洪空出库容,又无法保证雨季一定有足够的降水,天气是最复杂多变的,在局部利益和社会效益不一致的时候,他们还是选择自己的利益,极大地制约着水库防洪的功能。当初修筑水库的时候,可是千百万民工自带工具、自带粮食、没有工资的劳动啊,现在通过灌渠灌田却是要收取水费的啊!更狗血的是水库没有防洪的功能!



因为水库治不了练江,每当暴雨来临的时候练江中下游还是泽国,于是人们想出了土办法,把练江一部分水引出练江,从别处进入大海,以此来减少中下游的防洪压力,这就是南山截流的逻辑。没有水利专家的论证,没有征求人民的意见,凭个别领导脑门一拍,工程上马。“从仙城上金溪水库白漫溪泄洪闸开始,沿大南山北麓延伸至田心华林东北海滩,把县境大南山练江12条一、二级支流,流域面积216.3平方公里的山洪截引出南海。”就是在大南山人工开挖一条30公里长的新河,把练江水引出海。工程规模巨大,场面壮观,每天都有10万以上的民工一起劳动,就连位居潮阳东北角,与练江毫无瓜葛的榕江片人民也要参加劳动,但是工程效益寥寥,不单没有效益,负面影响随着而来:练江缺水。



大南山是练江的水源地,现在把一部分水截住、改道,对于本来水量就不大的练江流域来说是致命的,极端干旱的1963年持续270多天无透雨的情况下,练江水闸以上河段被车干,这还是农业社会时期的情况。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人口的增加,污染加剧,练江流域的民众用水日益紧张,其迥逼情形令人难忘。须知,我们是位于中国南方啊,每年的降雨量超过1800毫米,而且河湖众多,却守着练江无水用,仰赖于几十、上百公里长的输水管线,还要上缴不菲的水费。中国历代王朝没有向农民收取水费的先例。最近还有个消息说政府要花127亿的经费来治理练江污染,其中一个方案是从关埠榕江段取水去冲洗练江,他们的意思是把污染物冲到海里就算治理了。倒不如把南山截流的水要回来,127亿分给练江流域的工厂主,让他们不生产也有钱可以养老,这样才皆大欢喜。



纵观1950年代以后对练江流域的治理,政府和民间投入的资源不计其数,结果却把一条美丽如练的活力充沛的河流成功地掐头去尾、抽筋挤汁般变成了臭水沟。其实洪水是什么呢?洪水就像女人的月经,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的,你如何能够阻止呢?所有的工程措施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即使技术再先进,也不外是鲧的堵或者是禹的疏的观念的延伸。如果一项工程实施后,需要另一项工程来辅助补救,说明前者是失败的,人们不可能这样疲于奔命。恢复生态环境应该是最根本的措施,还河流本来的面目就是最彻底的治理。


潮阳、潮南的洪水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小雨小浸,大雨大浸几乎成了个别地方的常态,每次所造成的损失都是以亿来计算的,教训是惨重的。但是,洪水过后,每个人都在想如何再建造一栋自己的房子!洪水从来没有错,洪水只是做了它应该做的事情,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你约束它,阻挡它,占用它的地方,错的是你!


来源 | 百川乡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国人文栏目组 版权所有

GMT+8, 2025-4-20 04:38 , Processed in 0.0308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