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学的时候就听妈妈说过:“你奶奶的爸爸当时和你奶奶的妈妈刚结婚不久,他就从澄海出发去‘过番’了,留下你祖奶奶(奶奶的妈妈)一人在农村的老家里。”祖奶奶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守道而勤劳的家庭妇女,我是她最小的曾孙子,我只是在奶奶房间里的那个高高的“五桶柜”上面的一叠旧镜框里,见过奶奶和她爸爸(我不知道他是谁,是奶奶这么跟我说的)的老照片。 我问我爸爸:“那祖奶奶以前在农村是怎么生活的呢?”“暹罗(泰国)那边会寄钱来的呀”。以前对此我真的不当回事,但这次,我跟妈妈一起认真地“采访”了我那年近九十的奶奶。由此,我开始真正接触了“侨批”,开始学习和了解关于我们家侨批的故事,开始知道我的前辈们所经历的那些艰难困苦。同时,也开始知晓我们这些侨批的后代应该学习什么,继承什么和发扬什么。 听奶奶说,她和祖奶奶以前在乡下经常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赚钱生活的。因为战乱,“过番”在外面的亲人们有时是无法寄钱回来的。那时候奶奶就只能到她外婆家去住,每天早上起早贪黑去很远的山里割草,经常是走到草地那儿天还是黑的。那天,奶奶给我们唱起那首关于“过番”的口头歌谣:“无可奈何,背个包囊去暹罗;海水滔滔,父母真hiao(狠心的意思);老婆未娶,可恨难消…”她们想着在海外的亲戚,家里盼着那提着“市篮”远道捎批的人出现在家门口。 侨批。 根据历史记载,上世纪30年代,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潮人为躲避饥寒交迫的困境,到海外谋求生路或与家人团聚的人数激增,形成移民高潮。那时,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出国。按照潮汕人的风俗,“过番”的华侨大都把其中一个儿子或女儿送回或留在家乡,跟随在祖父母身边。其中的含义是要把根留在家乡,传宗接代,还要代“过番”的父母孝敬老人。 我奶奶她爸爸那时已在暹罗。亲人离乡别井,奉侍无由。夫妇少而分飞,地北天南。祖奶奶她虽然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去暹罗团聚,但她就是不去,是怨恨还是对家乡的牵挂我们这些晚辈不得而知。 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 侨批。 侨批是潮籍华侨华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历史符号。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潮汕侨乡盛行着一种与海外交往的特殊文献一一侨批。它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特殊凭证,属于银、信合体的民间特殊文献。 潮汕侨批是潮汕人的血泪史,也是潮人开拓南海丝路的奋斗史和诚信发展史,国学大师饶宗颐题词以“海邦剩馥”誉之。 侨批就是银信合一,缺一不可,有钱有信,没有汇款的信,便是普通家信;只有钱没有信,则是汇款单。银信合一,凭信取款,这就是侨批的操作规程。钱是汗水换来,信是真情写就。华侨家庭,分居两地,相聚时少,别离时多,信息沟通,唯赖批信往还,这真是“家书抵万金”啊! 侨批中最多的是海外游子给父母、妻子和儿女的批信,几乎每一封带着血汗的批银,在信中都充满对父母感恩和回报的孝心,充满对子女教育和对他们前途的期望,而最为凄楚动人的是夫妻离别、隔洋相守的真情倾诉。我的祖奶奶就是这样,自从她怀了我奶奶以后,就一直没见过她的丈夫,我奶奶到现在还没见过她自己的爸爸。 一封封泛黄的侨批记载了海外侨胞的奋斗史,诉说了异乡游子的思念情,见证了侨乡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段时间,我被我老爸“填鸭”式地灌输了不少关于侨批的知识和故事。我自己也快速浏览了几本关于侨批的书籍。的确:时代变化,风起云涌,透过尘封批信,可以映见当年情状,可以借侨批以证史。 潮汕华侨到南洋各国,白手起家,艰苦创业,靠的是自强不息、刻苦耐劳的精神。以下的这张侨批,就是一位年将半百的老华侨给家乡儿子的侨批: 这封批信,充分体现了这一代华侨“勇于开拓、刻苦耐劳”的潮人精神。 我们家的前辈们以前“过番”主要去到暹罗,听奶奶说,还有一些亲戚在香港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现在在泰国的清迈市里还有我奶奶的爸爸他们那一代开办的“振兴发”布行。我奶奶的侨批汇款一直延续到今天。后来,我觉得我爸爸像是以前的那种二手“批脚”,经常还要替我奶奶跑腿去取泰国寄来的钱。 这是我爸爸收藏的本家族的侨批和信件: 这是父亲收藏的仅存的侨批原件。 这是父亲收藏的父辈们与暹罗亲戚书信往来的信封。 透过侨批的内容,我们看到海外华侨艰辛劳作、克勤克俭、白手起家。他们把祖国的风俗习惯带到海外,既融入当地社会,又保持自身传统。 侨批是一种档案,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遗产。侨批已在2013年申请并成功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如今,我们汕头市也建成了纪念侨批的“西堤公园”。 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纪念地——西堤公园。 汕头市侨批馆馆长是这样说的:侨批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特别的运作,侨批是海外华侨和家乡亲人特殊的纽带,侨批是人文历史中最有特色的遗产。 侨批的精神是:爱国亲乡,顾家行孝,诚信友善,拼搏敬业! 如今,国内有许多人漂洋过海去经商、去求学,也在国外大有发展。然而,过去“水客”的身影与批局的繁荣早已尘封。如今年轻人用的是电子汇款,刷的是微信,但是,侨批里的往事源远流长…… 奶奶老了,我们每次同她老人家一起吃饭、喝茶、看电视的时候,她总是忍不住地唠叨,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她和祖奶奶过去的故事。奶奶退休前是在汕头当时最繁华的小公园百货大楼里上班的。我爸爸有时候会带上奶奶去小公园的老房子看看。 中间这位就是我的祖奶奶。 奶奶给妈妈讲老房子的故事。 奶奶是侨批的后人,她同自己的妈妈一辈子身在唐山(家乡),望洋心叹,侨批带来的银两及字里行间之心酸伴她们一生、陪她们到老!有幸的是,远在海外的下一辈亲人们仍然不会忘记家乡还有一位老姐妹仍健在,乡里还有更多的亲戚在不断壮大着我们的家族。暹罗的布铺还在营业,生意再不好但我们家如今还有泰国清迈的汇款,他们到现在每年都还会给奶奶送来亲情的怀念和吉祥的红包。 让历史告诉今天。学习侨批的历史,提醒我们年青一代不要忘记过去的艰辛,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好家风,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和本领,不要辜负前辈们的殷切希望,长大了要为国家争光。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历史、重温历史的励志作用。让历史警醒我们要奋发图强!让历史告诉我们要开拓进取!引领未来!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文/杨子俊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
GMT+8, 2025-5-5 14:18 , Processed in 0.0458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