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潮商"关注我们 若要数老一辈汕头人共同的城市记忆,你会想起什么?小公园、百货大楼、人民广场......无论答案有多少个,中山公园绝对是无法绕开的一个选项,亦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知不觉,这个始建于1928年的美丽公园,在今年迎来了它的90岁生日。 ![]() 中山公园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公园,汕头人对园中的孙中山塑像也非常熟悉。不过你或许不知道,孙中山塑像处原来是一个自由女神的塑像,到后来经历了工农兵、孙中山先生的半身像,到后来的全身像的一个转变过程。 ![]() 岁月留痕,已然走过九十载春秋的中山公园,陪伴了几代汕头人成长,承载了不少的美好回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位“老寿星”的光辉岁月,看看哪些画面,和你的记忆有重合? ![]() 中山公园,1921年开始酝酿,一开始定名为中央公园,但一直至1925年,因经费问题,还是没能建成。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第二次收复潮梅后,召开市民大会,决定把中央公园改为中山公园,以纪念孙中山先生。
1926年9月15日,驻军汕头的何应钦和汕头市长范其务联合举行中山公园奠基仪式。1928年,市长黄开山委任肖诚主持公园的全面设计施工,并组织潮剧会演,发行有奖彩票并进行募捐,利用所得的款项加快建设,使中山公园初具雏形。1928年8月28日,黄开山主持举行了汕头中山公园开幕纪念游园大会,并连续开游艺会三天。 ![]() 1928年的中山公园牌坊,《岭海名胜——汕头中山公园》载 ![]() 汕头中山公园开幕纪念游园大会全图风景摄影,陈嘉顺藏 中山公园的开幕在汕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人口不足14万的汕头,“每天入场观览之市民,数愈三万,实为汕市空前之盛举”。1928年9月,陈同矩继任市长,他聘请商贾名流30多人组成中山公园建设委员会,继续发行有奖彩票和募捐。市民、华侨、港澳同胞认捐踊跃,经费源源不断,从根本上保持了此后10年公园建设的连续性。中山公园后来被誉为我国四大人工园之一,名闻海内外。 ![]() 1931年的中山公园牌坊,《岭海名胜——汕头中山公园》载 ![]() 刚建成的中山公园九曲桥旧影,吴晓峰藏 中山公园水榭亭台很多,其中有一座绳芝亭,是公园里独有的六角形西洋式凉亭。亭建于1931年,高7米、二层,是为纪念高绳芝先生对辛亥革命的贡献而建的。 ![]() 绳芝亭 据史料记载,高绳芝(1878—1913年),原名高秉贞,现汕头市澄华街道上窖乡人,晚清举人。高绳芝祖父年青时只身前往泰国谋生成为巨富,高绳芝之父后东渡日本经商。胸怀实业救国理念的高绳芝则选择了汕头作为创业的开拓地,成为清末民国初期潮汕著名的华侨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高绳芝认识到只有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民族资本家才有出路。他坚决站在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一边,秘密参加同盟会,推翻清朝。 ![]() 高绳芝 在惠州起义一役,高绳芝秘密捐款2万银元作为军费。黄冈起义时,他又负责后勤工作。辛亥革命全面爆发后,潮汕地区积极响应革命,高绳芝为革命大局奔走,慷慨解囊10余万元银元以充军费。11月潮汕先后光复。1911年11月13日,即是汕头光复后的第3天,高绳芝被推举为汕头民政长。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光复后的汕头却因为13支自称是革命党人的军队争夺地盘而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为了地方安宁,一向无心仕途的高绳芝不得不临危受命,出任“全潮民政财政长”。搁下繁忙商务周旋于各军之中。在他的规劝下,部分军队退出汕头,才使汕头免成火并之地。 ![]() 高绳芝病逝后,被批准为丁未“着花红”烈士(指参与丁未黄冈起义被迫逃亡而先后死者)。为了纪念高绳芝,由筹建汕头中山公园负责人之一的林修雍提议,汕头市政府通过决议,于1930年在中山公园儿童游乐场一侧建一座“高绳芝纪念亭”,当时的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曾撰《高绳芝先生纪念亭记》,里边说:“先总理首义惠州,君倾家相助,邦人追念君功,建亭中山公园纪念”。 1936年6月,汕头落入日寇之手,公园成了日军的牧马场。抗战胜利后,公园重新对外开放。1948年,国民党军官香翰屏占浣花别馆(即今动物园现址)为别墅,国民党海军驻扎“忠烈祠”,军车长驱直入,公园陷入一片恐怖气氛。 ![]() 侵华日军在中山公园牌坊前留影《岭海名胜——汕头中山公园》载 1949年10月27日,汕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接管中山公园,此后公园得到修复和进一步完善。1950年组织600名工人浚深月眉河,加固堤岸。1951年将“忠烈祠”改为儿童文化宫,平整了公园广场,这个广场在海滨人民广场填成之前,一直是全市大型集会与体育活动的唯一场所。 ![]() ![]() 1954年新建儿童游乐园和动物园,竖立工农兵塑像(今孙中山像)。1955年新建了文化走廊、阅览室和游泳池,维修扩建大型游戏场、游艇场等。拥有3000座位的大型游戏场,是当时全市大型会议的唯一大会场。 ![]() 汕头中山公园工农兵塑像前合照,引自《岁月回眸—吴立珍藏照片》 文革期间,中山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正门牌坊“中山公园”、“天下为公”八个浮雕金字被砸碎,正面改为“为人民服务”,四柱相应增镶革命化对联。 ![]() 文革期间的中山公园正门牌坊,王瑞忠摄 1970年,当时的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公园划归市环卫处管理,动物园和大同戏院成为养猪场,花园改作种植猪菜(厚合菜),各游览活动区分别被改为饲料生产基地、木耳、草菇场、中草药标本园,全园工作人员编成养猪连。1970年9月,市革委会发下红头文件,决定将公园划归市环卫处领导并改为养猪场,全园80名职工编成养猪连。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园许多被毁的设施和景观才得到修复,公园几经荒废,重新焕发了生机。1978年中山公园复办大型群众性菊花展览。 ![]() 1978年中山公园复办大型群众性菊花展览,王瑞忠摄 1979年,为解决汕头郊区及邻县农村农业生产肥料缺乏问题,汕头市支农办先后几次,动员组织各单位干部职工及各街道群众,参加中山公园湖挖泥支农大会战。会战之日,在放干了水的公园玉鉴湖上,大家全力投入这项既支援农业生产,又改善公园环境卫生的公益义务劳动中。 ![]() 1979年冬,汕头市干群参加中山公园湖挖泥积肥大会战,王瑞忠摄 此后,公园恢复了牌楼大字,修复九曲桥,新建改建馆花宫、湖上餐室、露天剧场、动物园、电影院、孙中山全身铜像等一批设施,并对园区道路系统、供电系统、给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增加了绿化的面积。 ![]() 文革后建成的中山公园湖上餐室,王瑞忠摄 ![]() 1977年建成的电影院 对不少老一辈的汕头人来说,在中山公园观看露天电影堪称是集体回忆。为了让市民重温流金岁月,中山公园在“生日周”期间还特地安排了晚间露天电影。 对外开放近百年的中山公园,至今依然是汕头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依然是粤东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公园。它是汕头社会记忆和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汕头埠近一个世纪的记忆, ![]()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潮 商 ∣ 走遍天下 · 根在潮汕 文化的境界 · 财富的智慧 长按二维码关注“潮商” |
GMT+8, 2025-5-5 14:19 , Processed in 0.0321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