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潮商"关注我们 25日下午,新加坡潮籍作家蓉子主编的散文集《侨批里的中华情》,在潮州首发。该书由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共四个国家老中青三代二十余位作者,以文脉勾连的主题故事和相关的点评,多层面、广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华侨批信中揭示的亲情、乡情、家国情。 ![]() 10月25日,蓉子(左二)等作家在潮州迎宾馆为读者签名赠书。 蓉子介绍,该书分为前后两辑,用一种碎片化、文学化的微观叙事,发掘和描写了一个个动人的侨批故事,感悟华侨华人的历史,并与之一道谱写“侨批里的中华情”。其中“侨批故事”是青年才俊通过阅读侨批后的创作,旨在引导少年读者对侨批的认识。后一辑则是东南亚作家与中国学者对“过番谋生”的感怀,点出根的文化,解读“寄钱回来”以外的游子情怀,探索先辈对道德责任的执着。 侨批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文化价值,于2013年入选《世界记忆遗产档案》。主办方表示,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契机下,回顾中国人早期在海外的奋斗史更具重要意义。侨批是粤闽侨乡与海外交往的特殊文献,其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原生态史料,能带读者回到原生态的历史现场,体味早期远赴海外奋斗的华人原初的乡愁,传播海外中国人最早的、最鲜活的“中国故事”。 ![]() 侨批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文化价值。 据介绍,该书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广东省侨务办公室、汕头市侨批文物馆、暨南卓越智库:海外华文与侨务文化战略、新加坡南洋草堂文化交流会共同合作,并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蓉子原名李赛容,1949年出生于潮安,8岁起随养母到南洋,经商、写作,既是上市公司董事长,也是新加坡专栏作家。 “侨批里不止是钱,更是家国情怀和优良品德” 记者:您以侨批为主题编著出书的初衷是什么? 蓉子:我从小离开家乡,到南洋生活,经历了写侨批的年代,目睹了华人对家乡的牵肠挂肚,苦苦想着何日回归家乡。亲情是最珍贵的,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侨批这字眼很陌生。我曾问年轻人侨批是什么,他们认为侨批就是“寄钱回来”。我觉得这样的回答委屈了过番写侨批的那一代人。他们用心用情在写侨批,在那个年代,海内外的华人曾经共患难,情谊深深,相互关怀。 事实上,侨批的文字铭刻了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旅人寄批捎钱回乡,也根植中华文化于海外,更充满了家乡情怀和讲信用、负责任的中华优良品德。 记者:为何要以故事化的写作方式来呈现侨批故事? 蓉子:侨批是有历史价值的文化珍品,如何让侨批中表达的生活与感情来感动新时代的人,我这几年一直在策划着怎么做这件事。如果侨批只是放在博物馆里成为研究的资料,我觉得太可惜了。侨批里的故事应该活起来,不能冷冰冰的。我邀请国内外作家学者点评写作,我的要求是文章不能长,1500字以内,适合现代人阅读,这样才能让侨批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编这本书,是我自己对中华文化的敬意和感恩,同时也对海内外的华人有些冀望。无论是当年的过番客,还是当下的海归知识分子,抑或是海内外的年轻人,总要记得中华精神和优秀的中华品德。 正如我书中后记最后一句话所写的:“侨批文化,晶莹璀璨,兴许,还可以作为正衣冠的铜镜。”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潮 商 ∣ 走遍天下 · 根在潮汕 文化的境界 · 财富的智慧 长按二维码关注“潮商” |
GMT+8, 2025-5-5 22:12 , Processed in 0.0460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