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晚间,其控制的和黄医药,宣布主席杜志强退任,任命艾乐德为新主席。 72岁的杜志强,在和记黄埔任职长达40年,可谓李嘉诚的资深干将,也为其操盘多宗交易。 杜帮助李家照看和黄医药,则有20多年,一手将其扶起,尤其去年,抗癌药成功出海,财务扭亏,入账超8亿美金。 “算是功成身退。”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其退任或与其年龄渐长有关。 在李家庞大的资产版图中,医药的体量较小,然而,势头向好,尤其在肿瘤领域,已有三款新药上市,与多家头部药企合作。 截至5月20日,和黄医药市值,超过35亿美金,约合250亿人民币,过去3个月,几乎翻倍。 李嘉诚家族控制的长和,则持有约40%的股权,价值百亿人民币。 五年来首度盈利许多年长的企业家,都有兴趣于生命健康领域。自1999年起,71岁的李嘉诚开始其大健康医药投资之路,与郑裕彤联手出资创建中药港。随后2000年,他斥资2亿成立和黄医药,又投资2000万港元入股同仁堂,并在2011年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捐赠以建立生物医学中心。2012年,李嘉诚与雀巢合作开发肠胃疾病中药,同时其子李泽钜推进黑色素瘤疫苗研发。2014年,他再次捐赠支持基因组学创新。2017年,李嘉诚投资“长生不老药”研发,其成分一度被热捧。2018年,他又投资5亿元在云南建立三七生产基地。 直到时钟转到2023年,一切迎来了转机。今年2月,和黄医药公布了2023年业绩情况。2023年,和黄医药的收入达到8.3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7%。同期净利润为1.01亿美元,较2022年3.61亿美元的净亏损实现了大幅扭亏。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不仅成为和黄医药2021年登陆港交所后首度实现盈利的年份,同时也是其五年来首度扭亏。 “吸金利器”呋喹替尼 和黄医药2023年业绩的扭亏为盈,离不开其主力产品——呋喹替尼的出海。 2023年,和黄医药的肿瘤产品销售收入合计为1.6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显著低于总收入增长幅度65个百分点。 但同期和黄医药的首付款及里程碑收入合计达到3.12亿元,已是去年的19.8倍。 和黄医药也承认2023年业绩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里程碑收入的推动。 2023年初,和黄医药与日本武田制药签约,出售“呋喹替尼”海外独家许可(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以外),交易额超过11.3亿美元,其中首付款便达到4亿美元,这也就此成为和黄医药2023年业绩大增的重要动力,一举扭亏。 据了解,呋喹替尼是一款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剂,为和黄自主研发的首款抗癌新药,2018年已于国内获批。 去年11月,呋喹替尼在美顺利获批,用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成为十年来首个用于该适应证的靶向疗法。
事实证明,呋喹替尼在海外确实吸金。该药在上市获批的48小时内,美国医疗机构就开出首张处方。不到2个月后,在美国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0.15亿美元。 据武田制药披露,呋喹替尼上市后,至今年3月底,总销售额101亿日元,约合6500万美元。 目前呋喹替尼的“出海”仍在持续,其在欧洲、日本已进入上市申请环节。 可以看出,授权成功加之海外获批,和黄医药一举翻身。 还看“出海”卷海外让和黄医药实现五年来首度盈利,而李嘉诚家族,手头已有多款抗癌药,处于上市或研发状态。 呋喹替尼成功出海,也为其他产品打了个样。 和黄医药在售的,还有两款小分子肿瘤药——索凡替尼、赛沃替尼,在国内均已获批三四年。
2023年,两种药,各自卖了4390万美元、4610万美元。 其中,赛沃替尼为国内获批的首个选择性MET抑制剂,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该药的商业化,均由阿斯利康负责。 索凡替尼则是一款靶向药物,用于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黄拥有其所有权益。 目前,李家的三款抗癌新药,均在扩大适应症,加速出海。
如此来看,和黄医药的肿瘤创新药的组合正在趋于多元化,2024年其是否有望依靠产品自身的商业化实现真正的盈利,备受瞩目。 逆势扩张 这两年,创新药企经历寒冬,纷纷收缩团队。和黄医药财务稳健,反其道而行,扩品、招人、投厂,颇有逆势做多的劲头。 据披露,旗下公司共有约5000名员工,其核心的肿瘤/免疫业务,拥有约1800人的团队。 今年,其在上海浦东新盖了生产大楼,据称,新药生产能力将提升五倍以上,将为全球供货。 值得一提的是,有了武田制药的首付款,和黄医药目前账上现金仍较为充裕。 截至2023年12月末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的金额达到8.8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0.45%。
来源: 21世纪商业评论、华尔街见闻、华尔街见闻 |
GMT+8, 2025-1-25 14:54 , Processed in 0.0322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